您的当前位置:

火源管理

火源管理



  【火源管理】
  加大“三清”力度,2月末,对边远区域进行大规模“跟雪三清”活动,根据足迹找到狩猎人员居住点,予以清理和拆除。全区出动“三清”工作组340个6168人次,清除无证入山人员747人,捣毁非法狩猎人员居住的地窨子22个,没收销毁捕鱼工具161套。加强冬季生产用火管理,下发《关于加强冬季生产作业点生产生活用火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生产作业组撤离时彻底清理余火,并通过局、场、点三级验收,不留火患。加强野外生产作业管理,森林防火部门与各野外施工作业单位签订森林防火协议,落实“十有”、“一盒火”等规定和义务宣管员、跟班作业等措施,严控野外火源。对入山采集人员集体办理入山采集证,“定人、定车、定点”管理,各森林防火检查站、管护站仔细核对登记入山采集人员身份证,严控入山采集人员携带火种入山。加强联防协作,分别与黑河市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召开森林防火联防会议,签订联防协议,明确联防责任和联防措施,提高地市交界区域林火预防和扑救能力。推进林农、战区、军地、单位之间联防协作,将联防关系从地、县级联防扩大到乡镇、林场级联防,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地块责任和管护责任。创新林农联防机制,依据联防范围和管理农户的数量实行联防补助,聘任农场长、村屯长、治保主任、小组长为联防员,全面负责生产区域防火工作,对相邻责任区域沟系划片落实联防人员和联保责任,调动农民参与森林资源管护积极性。全面实施“火险因子”数字化动态管理,开发全区森林防火“火险因子”数字化动态管理系统,使全区各级防火指挥部门能够详实掌握各林业局森林防火概况、当日各单位值班详细信息及当地天气情况、入山道口看护情况、防火责任区巡护情况,以及入山作业人员、车辆、野外用火、生活用火等动态管理信息。抓住火源管理核心和重点环节,做到对入山人为火源跟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