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十佳公仆” 【地级“十佳公仆”】
张东辉,男,汉族,1969年5月出生,黑龙江省铁力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呼中林业局副局长。1990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船泊工程学院,1990年11月,任呼中区矿产环保局科员,1996年10月,任呼中区东方红分场副场长,1999年5月,任呼中区呼中林场副书记、纪委书记,2003年3月,任呼中区林产工业公司支部书记、经理,2006年9月,任呼源镇(场)党委副书记、镇(场)长,2013年7月,任现职。接任呼源镇(场)长以来,他凭借工作经验,坚持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建立完善各项制度47项。在木材生产中,将准备作业费用全部由林场负担,转变为机器设备的保养、运送等作业组承担油脂材料消耗等项费用,根据木材产量给予生产作业组相应的油脂补贴、副食补贴,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的发生,年节余资金30余万元,改变原条生产为楗子生产(成材生产),提高了出材率和经济材比重。在营林生产中,引入竞标机制,根据生产场地的远近、难易进行合理确定标的,将生产、资源、防火、完成时限等内容逐一写入合同中,实施工程化管理,实现营林工资的合理分配。在全局率先将营林管理费下放到营林大队,保证经费充足,检查指导到位,提高了营林生产作业质量。在防火工作中,创新管护员公路巡护递近式考核、城镇周边闭合巡护、扑火队军事化管理等方法。同时,在Y501公路修建时,他提出向各标段派驻防火监督员的做法在全地区推广。在资源管理上,为重点管护站安装监控设备,向各加工厂派监督员,实现资源管理从源头抓起。在全区率先实行提前看护、凭证采集、竞标收购等举措,使林下资源让利于民,实现百姓增收、企业增效、收购商获益共赢的格局。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成立采集联合体,由镇(场)配合加强林下资源看管,提高山产品果实成活率,确保果实品质和产量。在稳定工作上,他坚持小事不出社区单位、大事不出镇(场)、有事及时解决的原则,提出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方法,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的思路,使信访量逐年下降。他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镇(场)的朝阳产业来抓,科学谋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善景区旅游设施,白山、石林景区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旅游达到了初运营。在社会管理方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将镇内划分为七个责任区,落实到相应的班子成员、责任室办及所辖各单位,将“以煤代木”、城镇绿化、城乡清洁、信访稳定、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弱势群体帮扶等一包到底,形成整体合力,推进镇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镇(场)先后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全省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惠民兴村先进单位,地级家庭致富工程先进单位、平安镇场,区级文明区创建先进单位标兵等称号。连续多年在呼中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双百分考评中排名第一。他先后获区级“十佳公仆”、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地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家庭致富工程先进镇(场)长称号。2013年,被大兴安岭地委授予全区第九届“十佳公仆”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