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综述】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 (双河保护区 提供)
  2014年,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基因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工作目标,创新资源管护机制,加强管护能力建设,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立检查保护管理中心站1处、检查保护管理站6处,重要位置设置高清摄像头,实行24小时监控。落实资源保护区域责任制度,坚持管理局、保护科、检查站三级管理模式。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提高保护区科研能力。在呼玛河附近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亚成熟体天鹅幼鹅一只,进行人工科学喂养。加强项目建设,至2014年末,保护区二期工程基础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完成70%,保护区气象站建成,35千米长电完成架设通电。动植物宣传教育标本馆建成。全年无乱砍盗伐、无乱捕滥猎行为发生,未发生火警火灾。
  【资源管护】
  实行资源管护封闭式管理,在进入保护区各道路与支叉线设立检查站6处、检查保护管理中心站1处,并在资源管护站各重要位置设置高清摄像头,实行24小时监控。防止外来人员进入保护区进行非法活动,增加巡护路线10千米。建立资源管护平衡汇报制度和工作考评制度,完善三级周、旬、月资源管护隐患排查及资源管护检查考评工作,全年执法检查考评70余次。落实资源保护区域责任制度,坚持管理局、保护科、检查站三级管理模式,对关键部位和重点人群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覆盖面达100%。全年无乱砍盗伐、无乱捕滥猎行为发生。
  【森林防火】
  修订完善《防火应急预案》,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强化巡逻检查和火源管理,春秋两季火险高发期组织巡山设卡60余次(处),徒步巡护700余千米,发放防火宣传单2000余份,全年未发生火灾与火警。
  【科研工作】
  加强与科研所、院校合作,提高保护区科研能力。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对保护区内驼鹿、猞猁进行普查与监测,布设红外自动相机40台。与山东曲阜学院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合作,监测紫貂、貂熊的种群变化和数量分布。利用高科技监测手段,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课题研究。
  【疫源疫病监测】
  实行"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的疫源疫病防治原则,监测野生动物种群、鸟类迁徙动态,设置观测点3个、巡护检查路线3条、监测样地2块。全年未发生疫源疫病情况。
  【有害生物防治】
  组织技术人员在保护区内设有害生物监测样地14块、样线16条,监测总面积15 333.33公顷。其中鼠害监测样地2块,样线2条;虫害监测样地6块,样线8条;病害监测样地4块,样线2条。
  【鸟类环志】
  在双河保护区中心站、黑龙江边开展鸟类环志,春秋两季环志一千余只,重捕回收鸟类二十余只。
  【法律宣传】
  强化法律意识,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双河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全年印发宣传单2000余份,悬挂横幅28个,出动宣传车6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