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概述
绿色产业
“十二五”概述
【“十二五”概述】
“十二五”期间,绿色产业作为大兴安岭地区六大接续产业之一,实现从低位起步向高位跨越的历史性突破,初步形成由分散生产、加工、销售的自发阶段向政府引导、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千家万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绿色食品产值增长近2倍,绿色特色食品加工企业达86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7家。蓝莓加工企业17家,加工能力近2万吨,主要以花青素胶囊、蓝莓果酒、果干、烘焙食品等为代表的十大类160个品种。食用菌加工企业17家,主要以黑木耳、猴头、北虫草、木耳粉等为代表的28个品类130个品种。农产品加工、保健品生产加工、动物养殖及产品加工、山野菜加工、矿泉水生产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52家。落实产业发展小额贷款担保,探索商业贷款担保扶持政策,林业集团公司下发林下经济小额担保贷款9284万元。各县区局投入林下经济发展资金1.28亿元,下发林下经济补贴资金3226万元。建立地区、县区局、乡镇(林场)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技术培训27批4800人次。成立林下资源经营产业协会,组建5个专业委员会,11个县区局成立分会。规模化菌包厂142家,年生产能力3.5亿袋。食用菌标准化养殖基地94个,养殖大棚1514栋,养殖食用菌4100万袋。食用菌加工企业19家,系列产品28个品类、211个品种。“大兴安岭黑木耳”经国家商标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8个产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业推进项目36项,完成总投资177 519万元,投达产项目27个,安置就业47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