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赵凡在国务院工作组汇报会结束时的讲话

赵凡在国务院工作组汇报会结束时的讲话



            
                 (1978年4月21日)同志们:
  国务院工作组3 月6 日来到黑龙江省,到了农场总局、管理局和所属的农场、生产队、工副业厂矿车问、水利工地,以及农场所属的商店、医院、科研单位、职工和知识青年的宿舍,还考查了福前铁路、二抚公路,检查了接收农场粮食的仓库。工作组由国务院所属的21个部、委、院、局组成,共43名同志。黑龙江省委、省革委和合江地委都派了有关局、委主管干部参加了工作组,协同工作;省农场总局和几个管理局都做了密切配合,一共用了20多天的时间,调查访问了建三江、红兴隆、宝泉岭、牡丹江、呼伦贝尔、大兴安岭等管理局,及所属的农场、生产队、工副业单位,考查了三江平原的荒地、水利工程、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的林区和垦区,胜利地完成了这次工作组的任务。
  国务院20号文件批发的《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纪要》指出:“中央和地方的计划、工业、交通、邮电、财政、银行、物资、商业、供销、文教、卫生等部门,都要把农场的有关业务工作,分别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加强业务指导,扶持和促进农场的发展。”这次工作组的组成,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踊跃参加,派出强有力的干部、专家和科技人员,就是落实国务院《纪要》精神的具体表现。从横的方面看,有21个部委院局;从纵的方面看,有中央、省、地机关和农场的各级主管部门,上下左右,互相配合,同心协力地围绕办好国营农场这一主题,展开了全面的考查。由于是按专业分小组进行活动,接触的群众比较广泛,研究出的改进工作意见也比较切合实际。垦区200 万职工和家属,对于这次国务院派工作组调查帮助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欢欣鼓舞。工作组还收到了很多群众来信,接待了不少来访。他们都主动地向工作组反映情况,揭露矛盾,提出建议,反映了农场广大职工和群众对党中央、国务院的热诚拥护和无限信赖,对办好农场加速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迫切愿望。这次整个工作组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对于黑龙江国营农场完成今年总产粮豆60亿斤,上交30亿斤(其中大豆10亿斤),也就是垦区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六、三、一”口号,以及开垦250 万亩到400 万亩的荒地,扭转亏损,增加盈利的战斗任务,对于加速三江平原的开发,将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促进。参加这次工作组的同志,无论是各部委、省、地及农场总局、管理局的同志们,工作都很积极努力,团结协作,长途跋涉,日夜奋战,不辞辛苦,很多老同志,身体不好,如冶金部副司长谢健同志,已66岁,也是一样精神很好,老当益壮,往返千里,深入农场的厂矿。外贸部的一位同志,发高烧仍然坚持工作。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的谭治安同志,在配合工作组工作中,虽得知爱人跌伤了骨盆,仍然坚持工作,一直陪同工作组完成任务。这说明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广大干部精神焕发,大家都在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发工作。
  各专业小组,从4 月17日到20日共汇报了4 天。反映的问题,综合起来共三方面。一是需要我们农场总局、管理局、农场、连队和各厂矿企业,在改进工作中加以解决和办理的。各专业小组都有这方面的意见,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总局、管理局的领导要一条一条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到每个农场、生产连队和班组。工作组虽然重点考查了三江平原垦区,但调查研究提出的问题对其他管理局和农场也同样重要,都是密切相关的。为了便于各农场管理局研究讨论,所有的调查报告,每一个管局都发一份,以便通过工作组的调查、督促,切实改进我们农场各方面的工作,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要千方百计地挖掘潜力,办好农场,完成今年“六、三、一”,开荒250 万亩到400 万亩,力争扭亏增盈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并准备今后几年内,在现有的3000万亩耕地上,实现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开垦出三江平原上和黑龙江省可垦的宜农的荒地,为国家种好六至七千万亩耕地,年产二百几十亿斤粮豆和大批油、糖、乳、肉制品和更多的工副业产品,对国家对党多作贡献。准备完成这样一个更伟大更艰巨的任务,作好一切准备,主要是靠我们农场200 万职工、家属一致动员起来,作好工作。
  在这次调查工作中,不少农场的干部、工人向工作组反映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发扬了自我批评精神,这是很好的,是一种对党对人民负责的表现。即使反映的情况不全面,或和事实有些出入,也要肯定他们的主流方面。如果有个别领导同志,对于涉及到个人工作中的一些缺点或一个系统、部门的缺点,耿耿于怀,甚至打击报复,是决不能允许的。这一点,希望到会的总局及所属的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注意。要教育各单位的领导干部,要向他们讲清楚这一点,并提醒他们注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是毛主席讲的名言,要切实兑现。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反映情况、揭发问题的同志和每一个问题,要保护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需要请省委、省革委、地委和省里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国务院二十号文件已经规定的,要认真贯彻执行。例如,对农场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文件已经规定:“地方各级农场管理部门在党委领导下,统一主管农场的计划、生产、财务、投资、物资、劳动工资、产品、人员调动等。农场主要领导干部的配备,由上级农场管理部门提出意见,同地方党委商量,按干部的任免权限报批。”现在农场领导成员的配备,还没有按着这个规定执行。有些单位的领导班子,至今不齐不力的状况,还没有得到解决。再如场办工副企业的产、供、销,按《纪要》规定都要纳入国家计划,这一点也还有待于落实。靠各农场、各厂矿企业自己挂勾协作,以物易物来搞生产的状况,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省、地各有关部门,如何把农场的各项业务工作,分别纳入自己工作计划,这次大家一起参加调查,了解了农场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们相信,在这以后,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纪要》精神,一定会更加切实,更加主动。
  还有一些方针、政策、制度方面的问题,需要国家各部委进一步研究解决。例如:一、开荒投资和物资下拨迟缓。这一问题需要解决,下拨晚了违误农时,确实不利于生产。二、农业机械不配套。中央管主机,地方管农具,配合不上,有头无尾。急需配件生产还缺口太大,维修设备、材料又供应不上,造成机械完好率、出勤率、利用率都很低,使精耕细作受到了很大限制。三、农业机械质量太差,要坚决按三包(包修、包退、包换)政策办事的问题,这是农机会议上提出来的。此外,还有劳动工资、知青待遇等问题。凡是牵扯到各部委的,回去后都要向党组汇报,我们工作组也向国务院汇报,提出建议,求得尽快解决。工作组的各专业小组,都写出了很好的调查报告,这几天的汇报,各小组都发表了很好的建议,但是由于各小组还未来得及交换意见,认真地研究讨论一番,难免有些衔接不上,甚至意见不一致,这还需我们工作组进一步商量研究,统一认识。比如对今后商业归口和利润的处理问题,计划工作中间的许多缺口问题,等等。工作组的总结报告,要到北京后才能讨论定稿。因此,这个工作组只能算是在黑龙江的工作告一段落,工作还未作完,有待形成报告,除上报国务院还要分送省委、省革委、合江地委和黑龙江农场总局,关于工作组的工作,就讲这一些。
  关于办好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的一些问题。去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国营农场会议到现在已4 个月了,国营农场的形势发展很快,越来越好。根本原因,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把国营农场当作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与支持。国营农场会议期间,李先念、纪登奎、余秋里、陈永贵、王震五位副总理都到会讲了话,作了恳切的指示。特别是黑龙江省的农场,中央领导同志是很关怀和重视的,余秋里同志说:“我第一是抓黑龙江。1980年要向黑龙江农场拿100 万吨大豆,少一吨也不行。”可见领导同志对我们黑龙江农场的期望和关怀。在会上就定了,要对黑龙江农场实行双重领导,基建投资和国家统配、部管物资,以及化肥、农药、油料实行直供。农场会议结束后,立即成立了国家农垦总局,加强了国营农场的领导,又给黑龙江农场总局增派了干部,加强了领导力量。国家农垦总局一成立,马上就接受抓开荒2 亿亩的任务。2 亿亩中,国营农场要开1 亿亩,重点是在黑龙江。我们2 月下旬到3 月中旬,就察看了三江平原,了解了黑龙江省的荒地资源情况。3 月12日回北京,下飞机的当天下午,国务院纪登奎、陈永贵二位副总理就听了汇报。3 月17日,纪登奎、余秋里二位副总理,又召集了专门会议,省里管水利设计和荒地勘察的同志和农场总局的同志也参加了,专门研究解决了黑龙江农场工作中间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解决了一批重要的问题,并分别作了明确的指示。会议明确指出,抓国营农场,黑龙江是重点。在这次会议上,余秋里同志指出:“黑龙江的问题,早就下了决心的,总的看应该把黑龙江当作国家商品粮基地,提供商品粮应以国营农场为主。抓国营农场,黑龙江是重点。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作为每年增产300 亿斤的战略措施之一。集体所有制,原则上还是毛主席、周总理讲的‘三个为主’,小型为主、自办为主,主要靠自己积累资金,不能靠国家投资。国家投资侧重放在农场。目前黑龙江的产量太低,这样好的条件要稳产高产,增产增收。要从现有基础出发,要发挥现有的机械潜力,不能一头扎到开荒中去。农场每年500 多万亩,到1982年达到6000万亩,等于一个湖南省。人口大体上增加100 万。要实行全盘机械化,需要多少投资,规划一下。把化肥生产搞上去,一亩地80斤复合肥料,提高产量比开荒还快。一季麦子是稳的,搞它400 斤。黄豆一亩200斤,一出口就600 斤小麦,扣除运费也还有500 斤。搞它200 亿斤粮食,商品粮起码有150 亿斤。还种它1000万亩经济作物、种点甜菜、烟叶,投资要重新算,主要是机械、化肥。提高产量不能全放在开荒上,每年新开垦的五、六百万亩,头一年产量是不高的。开荒要综合经营,林、水、地、道路一齐来。化肥厂、农药厂一齐上。这些问题不解决,产量上不去。麦子、大豆都是稳产的,水利要上去,可考虑喷灌。先搞150 亿到手再讲。地方上要解决本身的问题,潜力很大,公社增产的潜力大得很,采取扶持的方针,……三江平原的农场,可以吃点小灶,可以公开讲,一亩地80斤化肥,还要秸杆还田。要给农场建化肥厂、农药厂。磷肥上去,大豆就可以打300 斤,有20多个连队的产量是很高的,稳打稳拿,这也是歼灭战。重点是三江平原,一年开500 万亩,五年2500万亩。挖挖潜力搞它6000万亩,其中1000万亩种经济作物,副产品喂猪,肉统统加工出来,牛奶也加工……整个黑龙江要搞糖,光种粮食不行,社员收入要达80元以上,没有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也是不行的,不然还是‘高产穷队’,增产不增收。要搞个规划。开荒要先易后难,头一、两年的产量是不高的。我在大庆也蹲了五、六年,种了70万亩地。要依托现有的基础,就是要依托现有的队伍,干部和机械。
  现在农场已成为省里的粮食基地。……要上去还得整顿班子,不然靠不住,拿了机械用不好,地也种不好。要学大寨、学大庆,搞革命化,要有高度的组织性,不坚持修旧利废十二字方针,你那个机械就得百分之二、三十扒窝。
  还有个方针性的问题,就是因地制宜。不要勉强种晚熟的玉米种,适合种黄豆的地方就多种点黄豆,适合种小麦的就多种点小麦,适合种东北原来那种高粱的地方就种些高粱。我们过去出口黄豆最多时一年20多亿斤,去年还进口了30万吨。
  农业机械我们想法,现有机械要充分利用。我担心的是80斤化肥,还有低毒高效的农药没有解决。有一位计委副主任插话说,按这个标准,至少要建二、三个年产100 万的化肥厂。余副总理说:“该建就建。要搞煤窑,专门给它解决电源。开荒投资中要打进去,要加快搞。不然每年增产300 亿斤就有些担心。人家替我们担心是有理由的。山、水、林、路要综合治理。肥料、农药、塑料薄膜都要考虑。法国的产量高,但它的气候条件好。加拿大气候冷,还有在北极圈的地,也是亩产400 斤。我们就不能搞好几个农场!最主要的还是要发挥人的作用。要拿150 个亿的粮食,要有个比赛。
  大兴安岭的地如何开,要研究。防止水土流失,不能乱砍乱伐,要搞好造林。林区家属可以开点荒,也只是种点菜,补充点粮食。情况还不大明,这次我和杨立功同志去看,就是为了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次汇报会,在余副总理讲话后,主持会的副总理纪登奎同志说:“余副总理这一篇讲话,把你们的问题解决了没有?”我说:“解决了。”这是针对我们农场讲的。这就是国务院领导的指示、意图、决心,就是领导上对我们黑龙江国营农场的期望。汇报后不久,国务院就派了我们这次的工作组,来执行国务院对黑龙江农场工作的指示。
  党和国家重视抓国营农场,抓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开发,是发展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大农业的一项伟大战略决策,我们的思想一定会适应这个新的形势,认清我们自己所肩负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一定把国营农场办好,象农场会议《纪要》中所要求的,把国营农场建设成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阵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成为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新型垦区。成为开垦荒地、建设新商品粮基地的主力军。
  第一、我们首先要种好现有的3000万亩耕地,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基础。增产的潜力很大,要在这3000万亩地上大作文章,我们的奋斗目标和战斗口号是: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猛攻高产关。今年黑龙江垦区,提出了一个实现“六三一”的口号,从去年由于干旱,低产的水平来说,“六三一”的任务是一个大跃进,但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水平。完成这个“六三一”的任务,平均亩产才200 多斤。我们应当象余秋里副总理讲的,要有个雄心壮志。如果我们今年,除了先进标兵八五三农场、曙光农场,两个大寨式的农场之外,能够再出现一批上《纲要》的农场,再出现十来个过“黄河”的农场,其它农场能达到亩产300 斤左右,我们这个局面就打开了。扭亏增盈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也就攻破了或逾越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大关。所以搞好1978年的生产,是一个具有“首战告捷”这样一个战略意义的大胜仗。这是不是一个过高的要求,不切实际的要求呢?我们经过冷静的分析和考虑,认为不是!因为我们有了上《纲要》、过“黄河”的农场,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八五三和曙光农场是数年上《纲要》、过“黄河”的,他们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精耕细作上《纲要》,增肥改土过“黄河”,排灌结合跨“长江”。这是一切先进单位共同肯定的经验,要求精耕细作,还只是做到八字宪法的一部分,就可以上《纲要》,可见北大荒土地之肥沃,气候条件之良好,增产潜力之大。听农场里的同志们说,只要抓住这样三条:一是抢农时,耕好地,播好种。二是把田间杂草除掉,消灭草荒。三是收获要适时,收光打净,颗粒归库。紧紧抓住这三条,就可以比现在大大的前进一步。再加上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十五、六万吨化肥,把这一批化肥用好,做到科学施肥,按一斤化肥增产五斤粮食来计算,就可以增产十五、六亿斤粮食。我们各级干部要深入实际,钻研技术,总结经验,严格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增产措施。不要浮在上边,不精通生产知识,大而化之的领导。
  我们这支农场队伍是很好的。有10万转业官兵的力量作基础,又有50多万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有大批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二十多年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只要我们认真地实行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进一步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在当前特别是落实干部政策,处理好历史积案,在职工中间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大张旗鼓地宣传新时期的总任务,学习“十一大”政治报告,五届人大的文件,搞好思想革命化,搞好机关革命化,搞好领导班子革命化,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这样就会精神变物质,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这是我们今年要打一个大胜仗的基本条件。
  春耕播种以后,要在省委的统一部署下,认真搞好一批两打三整顿。具体要求在农场《纪要》中已讲清楚了。这里我只着重强调一下,整顿企业管理的问题。
  这次工作组到八五三农场,总结了他们以“六有”为内容、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加强经营管理工作经验。他们的经验是很好的。所谓“六有”,就是生产有计划,开支有制度,劳动有定额,消耗有标准,成本有核算,好坏有奖惩。应当在全总局范围内推广。农场一定要实行定额管理,农场对连队要实行“六定”就是定人员,定设备,定资金,定产量,定消耗,定利润,超产、超利润的要给以表扬和奖励。
  根据机具配套的情况,把生产连队多余的人力抽调出来,搞开荒,搞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工副业生产,搞多种经营。这个问题,从总局到各农场都要下决心。配备机械的时候,不要大家都配不齐,结果那里都抽不出人来,应当有计划地先配齐一部分连队,这样农场就可以抽调出一批人来。
  整顿企业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要整顿物资和产品的管理。“一批二打”运动深入开展以后,一定会揭露出大量的严重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放手发动群众,坚决同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违法乱纪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要同有些领导干部打招呼,在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后,自觉地主动地交待清楚,不要遮遮掩掩,不要捂盖子,压制群众揭发。恳切地希望这些同志在运动中,采取主动态度,交待问题,检查错误,问题只要讲出来,就可以宽大处理。要坚决刹住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以物易物、请客送礼、大搞楼堂馆所的不正之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歪风邪气。
  今年要千方百计,无论如何也要扭亏增盈。有亏损的农场和工矿、企业单位,要在一批两打三整顿中,充分发动群众,讨论分析一下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增产节约措施。
  第二、我们要在种好现有3000万亩耕地的同时,积极开荒,大开荒,快开荒,多开荒,扩大耕地面积。我们国家解放的时候,一人有三亩耕地,现在全国平均一人一亩六分地。在这种年年大抓计划生育的情况之下,一年还净增1000万人,到了1985年我们国家没有8000亿斤粮食,我们的生活就很不好安排。农业过不了关,就会拖其他三个现代化的后腿。开荒增加耕地,就可以保证耕地不至于按人平均急剧下降,争取到1985年粮食达到8000亿斤,这是必须达到的任务,是牵扯到完成其他三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中央为搞好农业,耕地不再减少,使农业不至于拖其它三个现代化的后腿,提出了全党大办农业,要求各个部门支援农业。把农业纳入自己的业务,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今年下达的开荒任务,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开荒250 万亩,农村人民公社要开250 万亩,合起来是500 万亩。国营农场提出来要增加开荒到400 万亩,在国务院汇报时提出这个要求以后,国务院领导同志说,开荒投资是今年开始时安排的,250万亩,500 万亩已经落实了,再增加150 万亩。下半年从增加收入里面,国家财政允许的条件下,考虑解决再搞一点进口设备,想办法安排。黑龙江省农场和社队里,都有一批对开荒热情很高的人,这些同志都积极争取去开荒。我们在建三江管理局看的时候,一个副局长跟我们在荒地里转了几天,一听说任务来了,跃跃欲试,积极要求去开荒。我通过建三江一个开荒点的时候,一个老营长带着一个小分队在荒原上搭了地窝子,里边用木头烧起了炉子,热气腾腾。他带着一个拖拉机小分队挺进到荒原里边,入冬的时候,把点建了起来,叫人看了很受感动。千方百计要求多开荒,这是很好的,应该支持。开荒要注意三条:一、不能因为开荒影响种好现有耕地。在开荒的同时,我们首先应种好现有的3000万亩耕地,这部分地高产了,才能保证更好地开荒,否则就要出现大问题。将会象狗熊掰棒子,边掰边丢,最后还是一根棒子。二是一定要保证开荒质量,一次成良田。要把水利工程跟上去,不能今年开了,明年丢了,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三、要搞好规划,不能破坏水土保持,不能破坏森林、宜牧的草原和水产资源。掌握住这三条,我们就可以大开、快开、多开。由近及远,有依托地开荒。开荒建立新连队、新农场,都采取母鸡下蛋或一分为二为三的办法,从农场内调整干部和工人,一般不增人,尽量少增人。
  省农场总局要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同省计委及有关部门,特别是省农办配合在一起制定一个开荒的计划,同人民公社一起力争尽快地消灭黑龙江省的荒地。有条件的地方,国营农场要给人民公社以可能的帮助。如果到1985年,农场的耕地能达到6000至7000万亩,播种粮食达到6000万亩,粮食亩产到400 斤,大豆的亩产能到300 斤,我们的总产就可以达到220 亿斤。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点,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就可以实现余秋里副总理所讲的,成为国家商品粮的战略预备队。不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天灾,每年给国家拿出百把亿斤的商品粮,使它成为我们国家储备粮食的一个基地。要下定决心,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奋斗。
  第三、讲一讲整顿和发展工副业生产的问题。我们黑龙江省的国营农场生产的方针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北大荒的自然资源是很丰富的,因地制宜地发展这里的工副业生产,大有文章可作,大有作为。过去常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现在看来这里远远不止这三宝,地上、地下资源都很丰富。昨天谢健同志讲的跃进山那个小钢铁厂,象地下就有时铁矿石的埋藏,炼铁厂就在矿口,而且矿石的含铁率又不低,这是很少有的条件。这次我们工作组的轻工、化工、煤炭、冶金、外贸、水产小组的同志们考察了这里的多种资源和工副业发展的情况。听了他们的汇报,感觉到基础很好,形势很好,问题也确实不少。这些问题除了有些产供销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的渠道,煤炭、电力供应不足等外部原因需要解决外,在建设上的盲目性,内部管理上的问题,也要认真地加以解决。现在除了农场总局系统领导的炼油厂和毛纺厂等一些轻工业单位经营有利润以外,许多工业还亏损。这样,工副业就不仅没起到办好工业促农业的作用,反而拖了农业的后腿,给农业以牵制。这个问题我们希望省农场总局党委认真地加以研究,如何加强领导,进行整顿。刚才省农场总局王振扬同志已经恳切地表示了这样的认识和态度,这是很好的。我们工作组的全体同志,对于王振扬同志代表局党委表示的态度是满意的,也增加了我们工作组的信心。我们不仅要办好现有的工副业,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还要筹划创办一批新的工厂。例如电厂、化肥厂、农药厂、农业机械制造厂、零配件厂、修配厂以及煤矿、小钢铁、塑料、建筑材料、农畜产品的加工工业等等。
  当前要加快生产建设的发展速度。昨晚和农场总局党委的同志座谈到十二点,每个同志都发了言,谈了自己的感受,表示决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关怀。谈得比较深,交了心,表了态。我和大家一样深受感动,很受鼓舞。
  要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搞到底,把三大讲搞好,不要有夹生饭。有的人不认真作三大讲,怎么能弄清楚问题3 只有把三大讲搞深搞透,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尽快落实干部政策,尽快清理受林彪、“四人帮”迫害打击所造成的积案,才能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有的同志很想把政治工作搞好,但缺乏经验,做不到点子上。怎么样才能把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好,做到点子上,要学解放军的政治思想工作经验,这是贯彻好中央指示,办好国营农场的一条很重要的保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办好总局党委领导下的报纸——《农垦报》。办好农垦大学,加强对农垦设计院的领导,有计划地恢复过去办过的几所中专。昨天有好几个单位要求培训干部,很有必要。要有计划地根据需要办好训练班,加强科学技术知识的训练。对机械维修、操作、保养也要搞好训练。要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加强科学研究工作,要搞好科学种田。要关心和安排好职工的生活。特别是要安排好知识青年的生活,办好食堂、托儿所。在有限的资金下多盖点房子。要搞好医疗卫生保健工作。
  我们和杨立功同志察看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本来还想到嫩江、九三、北安几个农场管理局走一遍,因工作时间都比较紧,这个计划没有实现。今天就是点点题目,讲这么多。这些意见不一定完全适合,11个管理局的同志都在这,还有省委、地委的同志,希望总局党委也好好提提意见,有不妥当的地方给予纠正。今天晚上由领导小组成员向省委汇报。讲这些意见,希望农场总局、管理局及工作组的同志议论一下,补充和批评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