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誓言奋斗终生
为了誓言奋斗终生
——记江川农场退休干部李恒敬
李国顺
在众人的眼里,他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一名早已退休的干部、老党员,普通而又平凡,不知这位老人有过不平凡的经历和感人事迹。入党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永恒的信念。
参军入伍、建农场
李恒敬,1929年 8月21日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市一个偏远小山村的地主家庭。1949年10月,读高中的他受进步青年思想的影响和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革命洪流的推动下,毅然弃笔从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广西十万大山的剿匪战役中,他作战英勇,身负重伤,立过4次战功。
1952年,全国上下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热潮,他踊跃报名,随部队入朝参战。从朝鲜回国后,1956年5月,他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来的夙愿。
1958年 4月,在王震将军“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号召下,他随部队集体转业来到了北大荒,先后在东风、工农、银浪等场参加国营农场的早期开发建设。这期间,他曾任农场秘书、副场长等职。在农场的开发建设中,他深入基层指挥生产,与生产队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职工克服了生产、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发动职工群众采集草籽、制作淀粉搞代食品生产,使职工群众渡过了难关。
1965年 3月,他调入刚组建的万宝农场(现江川农场),后一直工作到退休。调到万宝农场后,他历任水利中队书记兼队长、生产队长、劳资科长、政研室负责人、核查办负责人等职。
在三队和十队当队长期间,他跑地号、搞调查,带领职工抗旱、排涝,兴修水利改造低产田,为此,他所在的生产队分别在1967~1968年、1981~1982年是全场惟一的盈利单位。调入机关后,他常年深入基层搞调研,为农场改革初期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试办家庭农场起草一系列改革方案做了大量工作。退居二线后,他仍担任核查办负责人,由于他秉公办案,办事公道,查结了不少冤假错案,为此,人送外号“李青天”。
坚持信念不动摇
李恒敬是个党性和原则性极强的人,几十年的工作中,在党和组织的培养下,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政治观点鲜明,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在大事大非面前从不盲从和随波逐流,对邪恶势力和不正之风他嫉恶如仇。由于他敢讲真话、求真理,坚持原则不妥协,再加上出身不好,无论是“肃反”,还是“反右”,还是“文化大革命”,历次政治运动他都在劫难逃,曾 9次蒙冤和被诬告。但是他相信组织相信党,相信正义终究能战胜邪恶。他一次次被审查打倒,但又一次次地站起来。历次磨难都充满传奇和戏剧性,由重点“肃反”对象,变成“肃反”组长;由中央查办的对象,成为农场的好干部;从舞台上被演唱的“好带头人”,变成“反革命”带手铐的犯人。
他经得起历次政治运动的蒙冤打击,经得起党的考验,在党员转正过程中,正值“反右”运动期间,他曾创三年多预备党员生活记录。1974年,他在连队担任连长,对全连实行班组承包、联产计酬经营管理体制,一举使连队扭亏为盈,但被批判为“执行刘少奇路线”。他与人辩解“怎么是刘少奇路线?要是刘少奇发明的按劳分配原则,那可要喊刘少奇万岁了。”这一句话闯下了大祸,4 月28日,他以“反革命”罪被逮捕入狱。在审讯时,团里有些领导想以酒后醉言来为他解脱予以暗示, 但他说这话与喝酒无关。1975年 3月, 他被释放回七连,定为“思想反动分子”,开除党籍,开除干部队伍,但他坚信,总有一天会恢复党籍的。因此,他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按党员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每月还按原标准将应缴的党费放在一个专设的小包里,待恢复党籍时一并缴纳。1979年,组织给他平了反,恢复了党籍和干部身份。平反后,他没有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和讨什么说法,而是以全新的姿态和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热爱党关心国家和社会
1989年,他正式退休,人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心还系着农场、国家和社会。每天除了开点小开荒,种些菜,锻炼身体,其余时间就是看报、剪贴报纸、读书写感想。他有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及责任感,上到国家大事,如党风、官风、社会风气、经济建设、政治形势,下至农场生产建设,他都关注并潜心研究,将自己的看法、想法向各级组织和部门写意见、提建议。退休以来,他向党中央、国务院、电视台、报刊及各级领导等共去信90多封,其中给党中央写信就达15封。在关于党建和社会稳定方面,还给江泽民总书记去过信。
老李曾说过:“对国事、民族之事,应关心常去理而想,绝不能轻心不闻不问,因为人无上天,怎能生存?国若不国,民焉有家?”老李虽然退休,但他把关心国家大事、党的建没、社会和谐稳定和农场的生产建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献爱心不计报酬送健康
老李退休后,身患多种疾病,但是久冶不愈。他每天有看书读报的习惯,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一些养生之道、医疗保健常识和治病小偏方,于是就蒙发了按报刊上的小偏方尝试一下的想法。通过一段时间地治疗,果然起到了一定的疗效,几年坚持不来,身患的一些疾病基本痊愈。老李想,报刊杂志上刊载的治病小偏方很灵验,医疗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常识也不错,我若将这些内容剪摘下来复印分发给大家,肯定对人们的健康有帮助。
自2000年起,他从《报刊文摘》、《生活报》、《老年报》、《家庭健康报》等报刊剪摘有关养生常识、医疗保健常识复印分发给职工群众,每次送发材料他都走遍农场机关40多个科室和部门,场部群众谁要给谁,他还到桦川县政府机关、老年活动室等20多部门去发送。他每月为大家印发3次,每次复印少则200多张,多则400多张。每月复印费200多元,每年合计2 000多元,现已坚持7年之久,已义务支出费用15 000多元。
有人问老李:“你这么做是图个什么?”老李说:“我不图什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送人健康,心存快乐,我就图个老有所乐。”
老李的奉献精神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早在1958年转业时,就曾将 400元转业费捐献给国家建化肥厂。他认为做为一名党员,就应该为党、为人民做些事,为社会做点贡献。
倡新风立下遗嘱捐器官
老李今年已78岁了,他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早已做好了身后事的安排,立下了遗嘱:一是希望死后的遗体仍能为人类所用,将眼球捐献给北京同仁医院(已办好了手续),躯体用作医学解剖或留作标本;二是尸体若不能作标本就火化,将骨灰撒在他曾工作过的农场三队、七队、十队的稻田里作肥料,总之,绝不建坟墓来占活人一寸土地。
老李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树新风、破旧俗,在殡葬方面要带个好头,党培养我多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因此,我要将我的一生,我的一切全部献给社会、献给党。”
老李这辈子,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他始终在履行他人党时的誓言,追求他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