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努力促进垦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研究与探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努力促进垦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努力促进垦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吕维峰
                  (2007年5月30日)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农垦总局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改革开放,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垦区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民主法制,构建和谐社会,确保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加快推进垦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垦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实现快速协调发展,取得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308.5亿元,同比增长13.6%;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7 064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均超过“十五”平均水平,也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027吨标准煤,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25%,基本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推进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垦区建设。在中国企业 500强排名中,北大荒集团由去年的149名提升到79名,九三油脂也由去年的453名提升到 365名。继“完达山”之后,“北大荒”成为垦区第二块中国驰名商标,并双双进入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的前300名。
  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推进绥滨、八五九、兴凯湖等大型灌区的骨干配套工程建设,新增改善灌溉面积 230万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增加到160个,作业覆盖面积接近旱田的1/3,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 93%。农业标准化到位率进一步提高,加强水稻“三化一管”等高产栽培模式和各项科技措施的应用,保证了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战胜前期低温干旱、局部多雨等自然灾害,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超历史”,实现粮食总产226.4亿斤,粮食商品量突破200亿斤,粮食增量占全省的58.6%。继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粮食作物参保率达到83%。启动“两田制”改革,进一步减轻职工负担,认真落实了国家惠农政策。
  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在畜产品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加大对畜牧业扶持力度,加强畜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动物防检疫体系,使畜牧业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35.4亿元,增长16.7%,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8.5万吨、5.3万吨和92万吨,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快推进标准化、 规模化养殖,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70个,年末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已达1 284个,奶牛的小区饲养比重达到40%。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良种化率达到 90%以上。经过多年发展,畜牧业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饲养、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程序化防疫的发展格局,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已经成为全省绿色健康养殖基地,正以强劲的发展态势推进垦区粮牧“主辅换位”,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工业经济总量继续扩大。2006年,垦区亚麻纺纱、冻干食品、冷冻蔬菜等新项目的投产,有力地拉动了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方便米饭等食品加工项目的建成投产,促进了原字号产品向餐桌食品转化。浩良河甲醇项目建成投产,使公司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一大批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拉动工业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年末垦区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到16家(其中国家级 5家),九三油脂、北大荒米业、北大荒麦芽的加工能力已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垦区年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已达到 1 400万吨,处理鲜奶能力77万吨,生猪屠宰能力 500万头。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的拉动下,垦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48亿元,全口径销售收入252亿元,分别增长17%和21%。
  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以展会招商和项目招商为重点推动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首次独立主办北京绿色特色产品展销会,集中展示了北大荒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政企通”信息网全面开通,成为促进企业对外合作交流的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开发中东、欧洲、非洲等新兴国际市场,出口商品种类增加、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外贸进出口总额 5.5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巩固对俄农业开发基础上,又与菲律宾签订 300万亩农业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在朝鲜的金矿和橄榄石开采项目,拓展境外开发合作领域和空间。商贸集团推进改革、强化管理,对外合作取得新成效。北大荒米业出口大米20万吨,占东北大米出口量的 75%。为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夯实了基础。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通过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以点带面,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建续建公路 1 890公里,是历史上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建设供水工程224处,解决了12.5万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试点单位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撤并居民点27个,拆除泥草房4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 122万平方米,一大批新型住宅区成为垦区城镇建设的新亮点。积极推进廉租房建设,解决了部分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在推进住宅和路桥建设中,农垦建工集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户用沼气、大型沼气和秸秆气化工程,4 300 户居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场容区貌明显改观,营林绿化成效显著。实施村村通工程,新增宽带用户6 000户。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便利店200个,方便了基层职工群众生产生活。
  场县合作共建迈出新步伐。发挥现代农机装备优势,为全省27个市县农村提供代耕作业1 200万亩。面向周边农村开展科技示范服务,免费培训农民 3万余人次。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拉动种植基地 1 600万亩,促进了农村奶牛、生猪等养殖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为农民提供良种6万余吨、优质生产资料120余万吨。向地方拓展招投标业务,完成合作招投标金额 3.4亿元。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和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共享,取得了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明显成效。九三分局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场县合作共建试点单位。2006年11月、12月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两个文件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示范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为垦区今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高考升学率达到79%。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取得初步成效,区域性医疗集团运作迈出新步伐。实施五大文化工程,启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省运会上取得运动成绩的新突破。北大荒博物馆接待社会各界参观 1万余人次,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科技进步水平明显提高,第一生产力作用进一步增强。实施“人才强垦”战略,高管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工作取得新成效,为项目单位节约资金近4亿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接续了1.5万名漏保、断保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完成了13.5万名下岗职工“并轨”工作,新增和转移就业16.8万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20元提高到135元,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贫困农场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完成“1553”扶贫工程,使 6.1万户职工家庭实现脱贫。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先进性教育成果巩固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核心和表率作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群众满意率达到 97.8%。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徐一戎、康金环成为垦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推进依法治垦,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总局被评为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单位。深入开展“平安垦区”创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信访接待调处工作,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和“两应”能力建设,维护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统战、老干部、工会、共青团、关工委等在发展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垦区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态势强劲,涌现出一批具有导向作用的先进典型,为垦区今后加快发展积蓄了后劲。
  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垦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正在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强势,基本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相当的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贡献率水平,基本具备了与市场竞争要求相适应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基本具备了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城镇化基础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