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流金淌玉好去处

流金淌玉好去处



                 ——勃利种畜场见闻
                  董 璐 史明睿
  电话联系到勃利种畜场时,场长兼党委书记郭建政再三嘱咐我们,坐车来时一定不要到勃利县。因为农场所在的位置,在七台河市近郊,距其仅8公里多。
  到达种畜场时已是晚上 8点。此时,华灯初上,点缀着渐渐暗下来的夜。场区的主干道两旁林立着餐馆、食杂店铺、农机点、种子商店……从练歌房里,隐隐传出阵阵伴着音律的歌声,总体给人一种陌生、熟悉而又奇妙的感觉。如果点缀上烟雨和青砖灰瓦,倒有几分江南小镇的味道。
  勃利种畜场始建于1953年。当时以繁育前苏联的重挽马为主业,故名勃利种马场。1980年更名为勃利种畜场。先后归属于农业部、省农垦厅、省农业厅、省畜牧局。
  当年为何选址在此?在场区转过之后,你就会明白,这里不但拥有高山、漫岗、平川,而且河流交错,具有天然的放牧与采草地。而且土质肥沃、草质优良,四周闭塞,有利于防疫。它的场区面积73.3万亩,有耕地16.8万亩,居民4 319户,1.2 万人,在册职工4 274人。2005年机构改革,机关由10个科室压缩为四部一办,14个农业分场改编为 9个作业区,机关干部和管理人员精简了44%。
  在垦区的11个新成员中,这个场的耕地面积可以说排行老大。有森林面积40万亩,在牡丹江分局各农场中排行第二。
  这里群山环绕,有完达山余脉、庙岭、迷糊山、青云寺、梳妆楼……
  这里碧水连连,有大金沙河、小金沙河、汪清河、挖金鳖河,还有中、小型水库各一座,总库容量1 200万立方米……
  当地还流传着“挖金鳖河”的传说:当年,有个中医先生迷路遇难,被猎户老人救活。他医好老人女儿的病后,见有姿色,便强行欲娶,否则就得给他十两银子才能了事。猎户无钱,女儿无奈,便将端午节半夜子时,河水干涸,河里金鳖会出来沐浴星辰之光的事告诉了中医。中医喜不自胜,不料却因贪拾金鳖,最终送了性命。
  传说归传说,但这里有金矿资源却是千真万确的事。
  虽名为种畜场,但目前这里发展的重点是种植业。在其中一个作业区的大型农具场里,我们不但发现叶尼塞收割机,更觅到了约翰·迪尔1075、1065的身影。承包这个作业区的刘永兴,是去年全省种粮大户的第一名。当我们惊讶地在他那里发现了自家的报纸——《农垦日报》时,刘永兴的回答让人吃惊得合不拢嘴巴。原来,他从1990年起就一直订阅《农垦日报》,屈指算来,至今已有27个年头!
  凭借城市近郊优势、畜牧业优势、林业优势、水利优势和煤炭资源开发优势,这个场职工的小日子过得比较富足。问到目前最大的问题,场长郭建政说:“隶属关系划归垦区后,会带来观念、体制方面的碰撞,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磨合,尽快融入垦区发展的洪流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垦区一员。再就是农场人才的极度短缺。”我们留意到,他用了“极度”一词。不过,郭建政也自豪地列出四个2 000万:曾经贷款的 2 000万已全部还清;企业累计亏损的2 000万已扫平;企业未分配利润2 000万;企业银行存款 2 000万。而职工的人均银行存款则已超过1万元。
  “我们农场的管理非常严格,在这方面可能跟农垦的模式比较相近。中层干部每年要进行两次测评及职工入户问卷调查,不合格的就地免职。党风廉政调解员充分发挥着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实行财务刚性预算管理、场务公开等制度。先后获得全国工会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七台河市优秀单位等荣誉。我们自办的电视台,天天播放反映农场变化的节目,另外还办有企业内部的宣传报。
  听完农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谭自力的介绍,我们将注意力转到他办公室的茶几上,一盆不知名的植物开放着白色的花朵,圣洁无暇,其美让人赞叹。试图用相机拍下来,可照片的最终效果,怎么也不如实景那样美丽脱俗。我们想,这也许就是勃利种畜场给人的感觉吧?
  注:勃利种畜场原行政区划归勃利县,党务关系隶属七台河市委,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场内有学校、医院、电管站、畜牧兽医总站等 4个事业单位, 2006年企业盈利全口径达501万元。
                         (原载《农垦日报》2007.5.22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