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种地不繁荣
不信种地不繁荣
——访繁荣种畜场
田 峰 王爱军
从齐齐哈尔市出发,沿蜿蜒的乌裕尔河向北行走50多公里,便来到坐落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的繁荣种畜场。
“去年我们就学农垦的管理模式,财务实行刚性预算,土地上打租金,盈利 304万元,这是建场40多年来头一回。”一见面,副场长孙明俊就向记者介绍道。
原来,现任繁荣种畜场场长的赵文革,是2005年底从肇源农场竞聘到这个场的。他把垦区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带到这里,运用一年,效果明显。
据史料记载,繁荣种畜场建于1963年,原是培育卡巴金、顿河等优良种马的基地。他们培育的梅花鹿,品种纯正,曾闻名全国。目前,种畜场总人口12 411人,总户数 4 211户。全场总占地面积 16.55万亩,其中耕地12.9万亩。场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望着眼前绿树环绕、一平如抹的良田,谁能想像,几十年前,这里还是荒无人烟、风沙肆虐的盐碱地?开垦初期,土地的含盐量在4‰以上,随地刮土就能熬出盐。
“别看我们农机设备差,但我们的作业标准一点儿也不差。”副场长高凤财不无自豪地说。从2005年起他们试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从犁地、播种、插秧到灌溉、收获,全部采用机械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如今,场内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配套,全场已打农田机井1 300眼,有喷灌设施2 000台(套)。
“大力开发水田,稳定玉米面积,减少大豆种植,发展经特作物。”提起种植业结构调整,场长赵文革信心十足。
农场办公楼前的黑板上,“268” 工程计划呈现在人们眼前,即到2010年末,实现奶牛养殖2 000头,开发水田 6万亩,人均纯收入8 000元,全场总产值翻两番,再造一个繁荣种畜场。
春天来了,繁荣种畜场人正播种希望。我们盼望着,早一天看到繁荣种畜场真正的繁荣。
注:繁荣种畜场位于富裕县境内,西邻齐齐哈尔市,东南部与林甸县接壤,交通便利。种畜场下设8个作业区,连续多年被评为齐齐哈尔市、省畜牧厅先进单位。
(原载《农垦日报》2007.6.4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