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刘凤阁
忆刘凤阁
王七贤
1958年 7月23日傍晚,头道岗开荒大队党委书记孙显卿,把转业军官集合到露天储木场,围坐在木头上,作“兴无灭资”、反“右”运动的动员报告。军官们散会后,马架棚里,蚊子跟踪追击,军官各自钻进自己的蚊帐,以班为单位讨论。大伙刚点燃蜡烛,正准备发言。就听喊声四起,人声鼎沸:“刘凤阁家窝棚着火啦!”食堂的钟,值班的哨响成一片。当人们跑到现场,窝棚已烧倒塌,刘凤阁从木工班跑回时,两个女儿已殁火海,见到了人们从火堆中扒出的尸体,5 岁的小儿子和妻子被烧得蜷曲在地,残不忍睹。大队领导立即派拖车送农场医院抢救,小男孩因伤势过重,在途中去世。
刘凤阁,是1946年参军的人民子弟兵。随着东北第四野战军,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围长春、战沈阳,入关进京,打过长江,直打到解放海南岛。1950年美帝发动朝鲜战争。他又随部队回师东北,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辽宁改编为防空军高炮101师502团入朝,对空作战,消灭美帝空中强盗,争夺制空权。1953年朝鲜停战,他回国驻防鞍山,保卫祖国钢都建设。刘凤阁,从战士、班长、排长,到高炮连长,多次荣立战功,被授予上尉军衔。1958年响应祖国“屯垦戍边”,开发北大荒的号召,他毅然服从组织决定,脱下军装,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来到北大荒被分配到八五六农场头道岗开荒大队,因他是帮工出身,会一手搭瓜棚、起炉灶的木工活计,当上了木工班长。
我们东北防空军高炮 101师,转业的76名军官来到头道岗开荒大队,大队长褚富贵,书记孙显卿,当时有北京空后、锦州航校、福建部队、西安炮校等单位的转业官兵 400余人。一时,吃住都成问题,开荒点仅有一顶装粮小帐篷,人们只能以蓝天为被地作床。大多数是光棍汉,带家的只有少数几户,只好动员军官们自己动手,砍树、割条、打草,抢搭马架子,盖窝棚,以解决栖身的燃眉之急。
刘凤阁一家 5口,初来时和单身军官们一块挤在60多人的一栋马架子大铺上。三个孩子小,夜间蚊子多得惊人,咬得孩子又哭又闹成天闹哄哄的,很不习惯。为了避免孩子吵闹,影响同床隔帐的军官们休息,他决定自己动手盖一个“窝”。他起早贪黑领着妻子扒树皮,割条打草,在两棵桦树中间搭了个小窝,四周围上树皮,中间灌上锯末,南面留大洞为门,东西两头开个小洞为窗,两面泻水,檐脊分明,真像个成形的建筑物,房山头支锅盘灶,炊烟缭绕,好一个塞北原上人家。
这栋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小窝棚,被两棵白桦树一衬托,显得格外漂亮,引起了整个开荒大队的轰动,大伙都跑去观光,一边打量,一边“啧啧”地夸奖。这位上尉木工班长又独出心裁,到荒草甸子挖来几个塔头墩子,大的做桌子,小的做凳子,一时招揽了不少垦荒客和同队好友,围坐在塔头墩,谈古论今,话说天下大事。在荒原难得一见的 3个小天使,穿梭其间,有被抱在怀里的,有被扛肩上的,有被搂着亲嘴的。贤惠的大嫂子,端来泡子水,以水当茶。她还在窝棚前水泡子边,挖了个大坑当井,埋桩、架杆供大伙用水洗漱,洗衣晾被。若遇大礼拜(10天)休息天,光棍们就来借锅炖鱼,煮野鸭蛋,金针黄花、山葱野蒜,摆一大片,就着金灿灿的大馇子饭,有如好汉相聚,英雄会餐。更热闹的是黄昏傍晚,清风习习时,手风琴声响起,单身的军官们,没有女伴,就男对成双,乘兴踩着“嘣嚓嚓”的节拍,跳着“华尔兹”翩翩起舞。休息时,军官们还演唱一些“向地球开战”的小节目。大嫂子从农村出来,又是在荒原上,哪里见过如此场面,看得她手舞足蹈,乐得她捧腹大笑,喘不上气来。谁说荒原无乐趣,只要是坚强的垦荒战士在,就能把亘古荒原变乐园。
然而,横身用草包着的窝棚,过小的门洞,也潜伏着火灾隐患。
夏天的窝棚干燥,由于蚊子多,天黑人们只能在蚊帐里点灯活动,一不小心,很容易失火,一但发生就没有救了。当晚,刘凤阁的 3个孩子躺在榛条铺的床上睡着了,妻子不见上尉回来,出屋探个究竟,掀开草门帘,刚走出几步,就发现身后有亮光,回头一看,是自家的窝棚着火了,原来是她动身时蜡烛倒了,点着了蚊帐,又烧着了其他一切……。她喊着救火,冲进屋里,在烟火中猛地抱起小男孩,冲到狭窄的门洞口倒下了,三个小生命,献给了黑土地。
刘凤阁一生南征北战,事事服从组织需要,处处从群众利益着想。眼看冬天到了,当时身为木工班长,他想的是突击门窗,早日完成房建任务,让战友们上冻前尽快脱离马架子,住进土坯新房,度过北大荒的第一个严冬。他在医院见妻子脱险,伤势稍稍好转,就从医院回到木工班,一心扑在工作上,以加倍做木工活来消除对儿女的思念之情,眼看一栋栋土坯房建成,战友们陆续搬进新居,他才又回到医院去护理妻子。不久,组织分配他到六分场去担任一个队的指挥员,他安慰妻子好好养伤,恢复健康,自己打上背包上任去了,战友们都认为他换个环境好一些,依依不舍送他上路了。1960年海南岛需要干部,领导又将他调往海南岛,这时他的妻子经多方治疗,保住了生命,但已造成身体残疾。本来二次南下,确有实际困难,他都二话没说,服从组织调动,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把已残疾的妻子送回老家乡下,托岳父母照顾,自己收拾好行装,登上南下的列车,去开发10年前被自己解放了的海南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