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打造文化软实力 促进垦区又好又快发展

研究与探索

打造文化软实力 促进垦区又好又快发展



            打造文化软实力 促进垦区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垦区慰问演出后的思考
                    隋凤富
  2007年 8月28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垦区的慰问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产生积极轰动效应。这台大型文艺演出,使“北大荒”再度声名鹊起,叫响全国乃至世界,使北大荒股票市值一路飙升,充分显示了高端文艺、媒体等强文化力在塑造整合品牌、打造提升名牌中的巨大能量和神奇功效,也引发了我关于文化力与经济力、无形与有形、软件与硬件、虚拟与实体,以及新文化、新型生产力和后发优势等发展战略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一、心连心艺术团的成功演出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垦区开发建设60周年慰问演出,给北大荒人民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带来了丰美的文化大餐和精神食粮,更带来了推动垦区发展的巨大文化力。这种文化力对历史是溯及力,对未来是感召力,对内是凝聚力,对外是影响力。
  (一)从文化力对历史的溯及力看,艺术团带来了对北大荒60年辉煌成就和历史功绩的热情赞颂。演出的节目,无不体现着对北大荒60年开发建设历史功绩和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赞美,无不体现着对北大荒精神的讴歌和颂扬,无不体现着对三代北大荒人的关怀和鼓舞。这极大地激发了北大荒人的历史荣誉感和自豪感,这种文化溯及力也就转化成了对北大荒历史价值的判断力。
  (二)从文化力对未来的感召力看,艺术团带来了对北大荒美好明天的憧憬和祝福。艺术家们成功的演出,向北大荒人民传递了最美好的祝愿,唤起了北大荒人巨大的奋斗热情和创业自信,对北大荒未来发展、建设和谐垦区,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文化感召力。
  (三)从文化力对内的凝聚力看,艺术团带来了对北大荒核心价值观的升华。演出作为一种强势文化,提升了以北大荒精神为主要内涵的核心价值观,高举了北大荒旗帜,发挥了精品文化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以及凝聚人心、聚拢人气的特殊功能,这种凝聚力必将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四)从文化力对外的影响力看,艺术团带来了对北大荒品牌和形象软广告效应。从媒体效应、文化传播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层面看,通过这次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高端媒体作用和精英文艺团体的演出,无疑给北大荒品牌和北大荒形象塑造做了一次成功的软广告,而且其辐射力、穿透力和影响力要比一般宣传大得多,其推介、传播和覆盖的效应不知要比常规广告强多少倍,它为北大荒带来了无形的然而是巨大和长期的经济、社会、政治、人文和生态的综合效益。
  二、心连心艺术团的成功演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心连心艺术团演出成功,以及它产生的效益,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或什么样的启示呢?它告诉我们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对社会生活具有持久的反作用力。现阶段的文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文化已经长入现代经济,我们对文化或文化力的新定义、新功能和新价值,确实有一个再认识、再定位和再开发的问题。
  (一)文化也是生产力。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可造就不同的社会生产力;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可以在微观上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具体说,文化是通过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去发挥作用的:不同文化可以塑造出不同品位的人,不同品位的人可以创造出有着质的差异的生产力其它要素。文化本身作为产业和产品直接凝结着生产力的诸多基本要素,也具备了生产力的诸多特征,所以说文化也是生产力,是软生产力。
  (二)文化力促进经济力。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品牌、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企业信誉和驰名商标等均属文化范畴,同时也是无形资产,经过企业的资本运作,可将其迅速转化为经济效益或现实生产力,因此发展文化力,实质是在发展经济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在消费商品时,一改过去只重视单纯使用价值的习惯,更加重视和追求商品中的精神含量和文化附加,就是说只有提升了商品中的文化含量和品位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近年来,许多地方、企业,包括我们农垦企业都善于运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手段,以文化为载体,以文化为动力,塑造北大荒形象,扩大北大荒影响,推动北大荒经济发展。
  (三)文化力配置资源。市场可以配置资源、整合资源,同样文化力也可以配置和整合资源。有一种说法,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经营,企业最终的竞争是文化竞争,文化力已经成为整合提升品牌的重要手段,文化力也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和各类生产、经营要素的最有力最经济最高效的“看不见的手”。
  (四)文化力打造软实力。中央最近提出打造国家软实力,这是重大的战略构想和远见卓识。垦区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硬实力打造、有形资产的积累、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业绩不菲、成就辉煌、有目共睹,但相形之下,软实力打造、无形资产的经营、虚拟经济的发育,就显得极不相称、极不协调。我看后者可能是垦区今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之所在,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五)文化力构建和谐。垦区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由东北乡村黑土文化、解放军军旅文化、城市知青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要素融合而成的具有北大荒特色的北大荒文化,这一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融合性和先进性,是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以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为内涵的,以北大荒版画、文学艺术、新闻媒体、摄影绘画、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专结合的团体和形式为主体的,具有与时俱进时代品格的和谐文化,我们要善于用北大荒文化力构建和谐垦区。
  三、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出成功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出成功后,我想起了周总理在视察东北时说过的一句话:东北这个地方历来文风不盛。对此,我们要做深刻的反思,并奋起接长这块“短板”,繁荣北大荒文化,振兴北大荒文化产业。
  (一)用文化力塑造北大荒品牌。
  品牌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品,是商品;牌,牌子,组合起来就是商品的牌子。但细想又觉得不妥,品,品质、品位;牌,牌子、信誉、形象、标志,结合起来就是有品质有个性的显著性标志。当然,不管怎样理解,品牌是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牌子。从“品”字的结构也能看出品牌是一个集合概念。第一,“品”字呈三角形,一个企业的产品要形成品牌,就必须有稳定的品质,体现企业的精神和企业的文化;第二,“品”字外形呈宝塔形,要有基础,在基础上提高,而金字塔的尖端部分,则是对优秀的肯定;第三,“品”字是三个口,常常说三人为“众”,而品牌恰恰就是使众人对其有口碑,众口一品,品牌就出来了。显然品牌离不开文化,甚至品牌本身就从属文化范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塑造品牌、打造名牌就必须借助文化力。
  北大荒本身又是一个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它的品牌核心价值,具有独特性、利益性、兼容性、归属性和前瞻性。其价值量的提升整合、估价认定和开发利用,必须依靠北大荒特色强文化力的支撑。
  (二)用现代理念建设和经营强势文化。
  北大荒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现已成为横跨工农、城乡,绵亘黑龙江省东西,囊括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农村文明与都市文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包括军旅文化、知青文化、地域文化在内的北大荒特色文化。我们已经进入文化竞争时代。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无文的制度,是无声的管理和无言的命令,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制度告诉人最低标准,文化告诉人最高标准。在文化竞争时代,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名片的背后是文化,竞争的核心是文化。
  建设北大荒强势文化,既要着眼于现代理念嫁接,又要考虑其传统特点;既要善于继承特色,又要敢于大胆创新;既要突出核心,又要整体推进。“学海尔,看蒙牛,无限风光在无形。”这句话的含义是,无形的作用力,有时比有形的还要大,无形的可以打败有形的,构筑北大荒强势文化也要突出借鉴这一特点。同时,要善于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建设北大荒强势文化。加拿大一所大学门口镌刻着“仁、义、礼、智、信”的校训,把东方的文化搬过去了,我们一定要很好地研究和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靠这些文化的灌输,来规范人们自律自觉的行为,提高北大荒全员的文化品位、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本是最低的, 是一项基因工程。做人讲做人之道, 企业讲经营之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比有更值钱,无比有更有用。同时应该说,我们现在有的企业很有钱,机械设备非常新,但是亏损,同样的条件,有的企业却赢利,根源是什么?是人,人的背后是什么?是文化。如果把文化比做 “1”,后面的场房、设备等比做“零”,如果没有文化,再多的零都不起作用。未来企业一定要有强文化支撑,文化是根,经济是叶,效益是果,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能果硕,文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根。
  要善于经营强势文化,在立足建设自己强势文化的同时,要把文化作为无形资产来经营,就像请“心连心”艺术团一样,善于借势,借强文化的高势,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经营好自身和外来强势文化,用以支撑垦区的发展。
  (三)赋予北大荒精神崭新的时代内涵。
  北大荒精神作为北大荒文化的核心,要建设强势北大荒文化,必须赋予北大荒精神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北大荒精神四句话以新的内涵,一定要结合这四句话,源于这四句话。这是我们的根,这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行为规范、共同的精神追求、共同的奋斗目标,到什么时候也不能放弃和丢掉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也像其它真理和科学理论一样,是发展的,是与时间俱进的,这就要求我们去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
  艰苦奋斗,是北大荒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期要做到“富而思进、富而思源、富而不奢、富而不惰”。艰苦奋斗,就是要与贫困弱势群体同甘共苦,带领他们共同富裕。艰苦奋斗,就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建设节约型垦区。艰苦奋斗,就是要克服市场需求的制约,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好的产品获取最佳的效益,用艰苦奋斗精神去开拓市场、去挑战市场。
  勇于开拓,就是要敢于打破精神的枷锁,打破旧传统、旧框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勇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下,抢占制高点。新时期的勇于开拓,更多体现在勇于创新上,包括体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思维的创新和文化的创新等。今天的勇于开拓,与过去的创业相比,难度更大,意义更加深远。
  顾全大局,就是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战略与战术的关系。顾全大局,就是要在严酷的市场竞争新形势下,为了国家的利益,垦区牺牲一点局部的、眼前的利益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就内部而言,垦区利益就是大局,顾全大局,就是要构建垦区区域经济整体优势,打破场与场、局与局之间封闭垄断的藩篱,扭转单体作战、各自为政的被动局面,大兵团联合作战,形成整体规模优势和冲击力,决战决胜市场竞争。顾全大局,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生态节约、环境美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的完美统一。
  无私奉献,是第一代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把无私奉献更多体现在垦区企业牢固树立用户至上,树立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理念上。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为和谐社会奉献产品、提供服务。企业的效益就是企业对社会所做奉献的一种回报,这就是无私奉献新的内涵。
  (四)用文化力开发和构筑后发优势。心连心艺术团赴垦区慰问演出成功的因素主要是:一方面艺术团是享有盛誉的国家级艺术团,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而另一方面北大荒是具有雄厚实力的国家大粮仓,具有丰厚的创作资源和艺术题材。这充分说明北大荒具有丰富的发展文化艺术的后发优势,也折射出北大荒发展的木桶效应的“短板”,亟待用文化力开发和构筑这一后发优势。
  发展媒体文化产业。这一产业门类包括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制品等,其主要功能有灌输作用、导向作用和传播作用。我们就是要用北大荒文化力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构筑后发优势,支撑垦区发展。
  发展科技文化产业。包括科学研究、科学实验、技术开发、技术传播和发明创造、专利商标、信息产业、学术观点等。这里所说的科学是全方位的,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管理科学。突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思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武装推动垦区发展。
  发展教育文化产业。教育文化产业要结合农垦实际,突出高技能蓝领人才的培养,要围绕垦区经济建设、人才兴垦战略和市场人才需求,培养垦区建设和发展急需的落地型人才,培养创业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突出办好垦区职业教育,突出北大荒传统和北大荒精神教育和文化灌输,用强大的教育文化产业支撑垦区可持续发展。
  发展艺术文化产业。包括语言艺术,如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戏剧和影视文学剧本;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曲艺小品等;造型艺术,如书法、绘画、雕塑等;综合艺术。用这些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提升垦区人民的审美、娱乐和精神消费品位,寓教于乐,达到影响人、鼓舞人和塑造人的效果。
  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用北大荒强文化力整合垦区旅游资源。开发冰雪文化、现代农业观光、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等特色旅游,优化垦区产业结构。
  今后,我们要更加注重软实力打造;更加注重无形资产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更加注重虚拟经济资源的有益尝试;更加注重生态、绿色和健康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现代文明生活模式的探索;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因为这是垦区将来最大的发展空间、最抢眼的亮点和最具竞争力的后发优势之所在。总之,本文的思考仅仅是一个开始和点点星火,绝不是终结和全部。希望本文能对引发垦区关于新文化和新型生产力问题新一轮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