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
1947年
1947年
1947年
3月
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试办国营农场
3月 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主持财经委员会工作的陈云、李富春同志强调:“东北行政委员会和各省都要在国民党难于插足的地方,试办国营农场,进行机械化农业试验,以迎接解放后的农村建设。”
萌芽乡村师范学校在德都县创办
3月 黑龙江省干部学校校长高衡在德都县创办萌芽乡村师范学校,1950年改为萌芽学校,学校亦学亦农,又称萌芽农场。
创办花园农场
3月 黑龙江省派通运科长杨清海,率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100 多人到德都县花园区建立黑龙江省机关直属生产农场。1948年3月,黑龙江省农业厅在此基础上建立花园农场。1979 年移交给省劳改局。
6月
创办宁安农场
13日 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财经会议精神,松江省人民政府于珠河县(今尚志县)一面坡创建松江省营第一农场,任命李在人为场长,刘岑为副场长。8 月12 日正式开荒,开荒不到百垧就无地可开,转移到延寿县庆阳一带,开荒1 万亩,发现地势低洼, 土地零散,不适合机械作业。1948年3 月迁至宁安县附近的石头站,对荒原进行详细勘测, 发现土质好,地块大,交通方便,始定场址。并改名为松江省营宁安农场。8月,组成60 多人,10 台机车的开荒队开进荒原,当年开荒23 520亩。(1952年1月,改名为松江省宁安机械农场;1955 年5月,归属黑龙江省农垦厅,定名“国营宁安农场”。)
创办萨尔图种畜场
6月 由延安来的干部陈重被任命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部萨尔图种畜场场长。当年秋, 陈重带领12 人,挑带资金4亿东北流通券到萨尔图建场,11月1日种畜场正式成立。这是在“北大荒”出现的第一个畜牧场,以发展养羊和改良羊种为主。后改名为红色草原牧场。
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哈尔滨召开财经工作会议决定创办机械农场
6—7月 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哈尔滨召开财经工作会议。东北行政委员会经委副主任李富春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为迎接全国解放,组织亿万农民走集体化、 机械化生产道路,在北满创办一个国营农场,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 这次会议决定国家投资,创办一个机械农场。
10月
创办通北机械农场(赵光农场)
10月 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处长魏震五,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的指示,派牡丹江省建设科长周光亚到黑龙江省通北县筹建一个国营机械农场。1947 年11月2 日,周光亚率领先遣人员100 多人来到通北县赵光区,利用日本开拓训练学校旧址筹建机械农场。 因场部位于通北车站,场名定为通北机械农场,东北行政委员会任命周光亚为场长。12 月6 日迎接第一批到场的工作人员,这天定为建场纪念日。此场后来改名为赵光农场。
11月
松江省举办第一个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
11月 以松江省第一农场为基础,在尚志县亚布洛力开办拖拉机驾驶人员训练班,培训学员80 名,还为东北行政委员会正在筹建的通北农场代培40名学员。这是东北农垦史上第一个拖拉机手训练班。 校长由该场场长李在人兼,政委由通北农场场长周光亚兼。该班共办了三期。先后培训学员400多名。他们中有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耿德,垦区农机骨干焦德祥、张锡久、鄂文玉、王德等。训练班从第四期起,并入鹤立机校。
12月
创办查哈阳机械农场
12月 嫩江省建设厅厅长王文、副厅长金树元、省财政厅秘书高国范带领省行政干校财经班12 名干部赴查哈阳渠首,组建查哈阳水利工程处,主要任务是在日本开拓团未完的诺敏河输水工程的基础上, 建溢流堤,清理总干渠淤土,疏通渠道,为建场发展水稻种植创造条件。1948年1 月嫩江省在查哈阳水利工程处的基础上组建平阳农场。 嫩江省军区二分区经建处王荫庭调入平阳农场任筹建主任。 场部设在甘南县平阳镇西门里。农场机关设5 个科室,即工务科、经理科、财务科、农业科、人事科。1949年9 月从平阳迁至现址“大烟筒”, 正式命名为省营查哈阳机械农场。1955年5月,查哈阳机械农场改名为“查哈阳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