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新型种业建设

第四节 新型种业建设



                 第四节 新型种业建设
                 建立种业法律保障体系
  种业发展的新形势2000年12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实施,种业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多样化、优质化、市场化,农业需要市场化的种业。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是加快种业市场化改革与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种子企业,是种业建设和发展的主体。
  法制体系建设2000年12月末,垦区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人员全部配齐,经费全部落实,完成了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在职能体系建设上,2001年省农委再次下文,将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农作物种子管理工作委托农垦总局管理,业务上受省农委指导,垦区全面实施了“一级委托、两级派出、三级管理”的种子工作体系。垦区种子行政执法依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负责垦区种子行政技术、质量、品种、市场良种繁育、更新更换、余缺调剂、备荒救灾、产业化发展规则及实施等项管理工作,以促进种子产业化健康发展,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保护育种者、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2005年垦区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总局党委决定把总局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纳入种子行政执法体系,将原有4 个自收自支的检测人员编制转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并纳入总局种子管理处编制,各分局种子质量检测站的人员也均依照总局的改革纳入分局种子处编制。从此,垦区的种子质量检测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开创了历史新篇章。
  加大整顿和规范种子市场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种子市场。对垦区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和经营实行注册资本金及许可证管理制度。经审查,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1家,其中,500万以上的11家、3 000万以上有2家。
               转换机制把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种子企业由松散联合逐步向育、繁、加、销一体化发展1985年总局种子公司与克山小麦育种所建立了科研育种与良种繁育推广的联合体,通过科研成果有偿转让变为生产力,成为垦区首次科研育种与生产经营的联合。1993年牡丹江分局种子公司与所属农场种子公司联合,组建种子集团,1995年宝泉岭分局种子公司与分局科研所、农场种子公司组建种业协会,1997年组建种业集团。1997年建三江分局种子公司与科研所合并,组成紧密型一体化推广实体。1998年九三分局种子公司与科研所合并,2000年红兴隆、宝泉岭、北安分局种子公司分别与分局科研所合并,组建一体化实体。
  2000年九三种业集团与总局种子公司经过资产重组,组建了“黑龙江北大荒集团九三种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 017 万元,成为当时省内最大种业集团。通过股份改造,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下设6个子公司、6个分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 885万元,有“垦丰”、“九丰”2个注册商标品牌。
  2001年红兴隆种业总公司与12个农场种子公司实行资产重组,并吸收农场及生产队领导入股,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种子企业集团“北大荒集团红兴隆种业公司”。下设6 个作物研究室、13个分公司、1个检测中心、96个经销处。注册资金5 018万元,是省内最大并获得国家级“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
  农场种子企业的改造,1990年铁力农场种子公司与原分局科研所组建了民营股份企业。2000年海林农场种子公司采取公司员工买断、吸收社会股建立民营企业。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改造和改组,推进了种子企业产权多元化的进程。现有种子企业基本上形成了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全员认股、经营者持大股一次买断,以及高抵押租赁四种经营模式。经过整合后,提高了种子企业的服务功能和经营能力。至2004年全局种子机械化加工率达99.8%,种子包衣率达100%,标准化供种率达到97.3%,五大作物优质品种率达到98.1%。全年种子经营量30万吨左右,对外辐射供种8万吨左右,年销售额7亿元。
  做大做强种子企业根据垦区种子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市场竞争能力差,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且投资分散,对外辐射供种缺乏凝聚力等问题,2002 年总局下发黑垦局文[2002]144号文件决定组建“黑龙江北大荒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1 年多时间筹建,2003年底正式成立。2004年总局又下发黑垦局文[2004]282 号文件,决定整合垦区种业市场。通过重组、参股、新设、收购等措施,初步形成以黑龙江北大荒集团红兴隆种业有限公司、九三种业有限公司、建三江种业有限公司等32个子公司;北安、宝泉岭、牡丹江、绥化等18个分公司;1 000余个营销网点、1个科研育中心、5 个科研所的大型种子集团公司。集团资产已达2.07亿元,占垦区种业资产的36.5%。集团自有品种170多个,经营粮、豆、薯、蔬菜、花卉和特色经济作物六大系列品种近千个。种子营销辐射全国,已与德国、法国种子企业发展合作育种,并向国际市场进军。
  “十一五”规划进入全国种业50强前5 位按照新型种业体系建设要求,以北大荒种业集团为龙头,以各科研所育种为骨干,以农牧场种子生产基地为基础,构建北大荒种业集团种子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产业链。运用生物、转基因等现代种子生产技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系统,远程查询和监控系统,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到2010年,北大荒种业集团年销售额达20亿元以上,利润3亿元以上,年生产经营种子56 万吨。经营区域拓宽到黄、淮海地区及俄罗斯等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种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