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赴俄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赴俄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赴俄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早在1993年,垦区在俄罗斯就有两个农业种植项目,种植规模为06265万亩,投资8.5万美元,盈利6.8 万美元。1994—1996年因中俄双方的政策调整,双方合作处于低谷,原来的农业种植项目也停止运行。中方撤回劳务人员。1997—1999年中俄双方经过艰苦谈判,两国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农业合作开始恢复,农业种植项目发展为4 项, 开发面积为1 100公顷,投入资金32万美元,盈利12万美元。在2000年以后,我国外交政策实现了“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重大转变,俄方也采取了许多政策调整,坚持发展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使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向纵深发展。
  由于中俄贸易伙伴关系开始升级,两国交往不断升温。总局抓住这一良好机遇,相继召开一系列工作会议,鼓励各分局和农场“走出去”开拓俄罗斯市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紧紧抓住对俄农业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但是在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初始阶段,面对的是茫然的俄罗斯市场,没有中介人牵线搭桥,在垦区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索着前进。为了寻找对俄合作的突破口,发动干部职工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外联渠道,千方百计地与俄罗斯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对接。
  截至2002年,垦区对外农业承包和劳务合作项目14项,总投资859.5万美元,派出劳务327人。主要是在俄罗斯承包土地,搞种植业、养殖业。其中:绥化分局与俄隔江相望的嘉荫农场重新组建了边贸科,建立了全局对俄贸易的龙头企业。全分局各农场企业挂靠龙头企业成为龙头企业下的对俄贸易基地。各场还通过挂靠对俄贸易专业流通公司签订了苹果、洋葱、胡萝卜等蔬菜种植及供货合同。和平牧场挂靠齐齐哈尔东科集团,对俄出口洋葱20 000吨,金额1 120万元,安达牧场挂靠绥芬河万通公司,签订了对俄出口5 600 吨蔬菜供货合同,金额450万元,全局对俄出口蔬菜达68.9万美元。同时还签订部分在俄农业开发项目。
  建三江分局2002年,洪河农场、鸭绿河农场、二道河农场3个农场率先在俄比罗比詹市种植大豆1.5万亩,输出劳务30人,迈出了对俄农业土地开发的第一步。
  为了搞好境外开放工作,建三江分局主要领导先后五次带领各农场主要领导到俄罗斯比罗比詹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通过学习考察给广大干部带来了灵感,启发了思路。经过与俄方的反复交流磋商,洪河、鸭绿河、二道河三个农场齐头并进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比罗比詹市签订了承包666.7 公顷土地的协议。尽管数量不太,但是走出了国门,成为境外土地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通过2002年与俄罗斯的广泛接触,奠定了该局对俄经贸合作的基础。2003年春,该局上下信心十足、铆足了劲,准备打一场对俄农业开发的硬仗。这时“非典”突如其来,致使同江对岸的俄罗斯海关闭关,给劳务人员、农业生产资料过境带来巨大困难,对俄土地开发陷于瘫痪状态。分局为了帮助农场和农户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先后与总局外经贸局、省外经贸厅以及全省各旅游公司取得联系,帮助50多名劳务人员解决了签证问题,帮助他们和农业生产资料从绥芬河口岸过境,有的劳务人员甚至坐飞机过境到俄罗斯,使农场和农户抓住了农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2003年是人努力,天帮忙的一年,当年比罗比詹市气候风调雨顺,大豆获得了大丰收,加上秋天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扬,取得了非常好经济效益。极大地鼓舞了农场和农户到俄罗斯开发土地的积极性。
  “非典”过后,在正常的运作中发现俄罗斯远东地区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购买化肥、油料、零配件等农用物资实行报批制,与此同时,农机过关手续繁多,检查也非常严格。这种经济体制给分局在购买农用物资、农机过境和维修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困难。从长远考虑,分局决定采用境内境外建公司方式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分别帮助3个农场在比罗比詹市注册成立3家公司——洪河农场的东方龙健有限责任公司、八五九农场的新时代有限责任公司、七星农场的七星对俄贸易责任公司。三家公司的成立解决了农业物资、农机过境难问题,为农户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俄罗斯远东地区仅有一家油脂加工企业,大豆销售也成为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分局组织营销人员深入到比罗比詹、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克市、萨哈林等地区细致调查,广寻商机,与远东最大的油脂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为长期开发俄罗斯土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哈洽会上,分局各农场与俄比罗比詹市又签订了总计1万公顷的土地开发协议。随着土地开发规模的扩大,其中存在的问题日渐突显出来,主要是农场作为投资主体形成投资损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针对这一问题,分局主要领导专门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调研,研究开展境外土地开发的对策和措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03年在分局外经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境外开发家庭农场自主投资,实行两自理四到户、农场不贷款、不垫资”的总体开发原则;明确了分局和农场的主要职责是对俄土地开发的总服务和总协调单位,可以把无挂账,有抵押物的闲置机车和驾驶员一同组织起来进行劳务输出,严禁农场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对俄土地开发,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开发者的积极性,又避免了因俄方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和风险造成国有资产投资损失。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经过三年的实践,分局逐渐探索出“分局和农场搭台,家庭农场和农户唱戏”的开发模式。
  建三江分局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精心运作,搞好协调,2003年开发种植大豆 3 333.3公顷,年平均亩产140公斤,每亩盈利136元人民币,当年 3 3333公顷开发田总盈利680万元人民币。2003年7 月,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政府在洪河农场的下列种植园区召开了农业生产经验推广现场会,推广洪河种植园区的经验。10月,总局外经贸局在洪河农场种植园区召开了境外工作现场会,对建三江分局的对俄农业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03年,嘉荫农场参加了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黑龙江产品展销会,顺便考察了俄罗斯市场及边贸环境,并通过黑河边贸公司出口俄罗斯 1 000吨大米,是绥化局历史上第一次对俄罗斯出口大宗农产品。和平、安达牧场对俄出口蔬菜 5 000 吨,金额450万元。嘉荫农场金利木业在俄罗斯购置了一座山头进行木材采伐,双方还就合作办厂达成了协议。
  2003年,还有宝泉岭分局二九○、绥滨农场在俄罗斯搞农业种植、蔬菜大棚1 533.3公顷,总投资46.6万美元。建三江分局洪河、鸭绿河、二道河、七星农场到俄罗斯搞种植业开发5 533.3公顷,总投资56.08万美元。
  总之,2003年垦区境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很快,有9个农场在俄罗斯和越南开发土地,土地总承包面积 5 773.3公顷,总投资135.1万美元。但因非典影响,有119人未出境,有8个项目未能实现,造成经济损失33万美元。
  2004 年,垦区外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和垦区外经贸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招商引资年、改善环境年、对外开放年”的战略决策。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经过全垦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各项指标均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全年实现境外开发土地 11 706.6 公顷,新增土地开发面积 6 273.3 公顷, 输出劳务人员1 157 人,比上年增长96.1%,新增境外注册公司4家。继续发挥垦区与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和农业种植优势,扩大在俄远东地区的农业开发面积。总局、分局领导及有关农场领导多次赴俄罗斯远东地区考察、洽谈。6月8日,中俄两国政府在远东合作开发项目签字仪式上,总局书记吕维峰与俄联邦土地资源厅签订了 66 6667公顷土地和年采伐13万立方米木材两个承包项目。回国后,为了兑现合同,组织6个分局、12 个农场在俄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滨海边疆区等地租种土地,已开发土地面积累计达11 706.7 公顷,新增土地开发面积6 093.3 公顷。为抓好落实,总局先后两次召开了对俄远东地区开发座谈会,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商讨对策。在运作俄罗斯农业开发和森林采伐项目中,总局领导、发改委及商务局领导多次向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及省商务厅汇报,引起他们的重视。8月,国家发改委已批准黑龙江垦区 66 666.7公顷土地开发和13万立方米木材采伐两个项目立项,并列入国家发改委支持的全国“走出去”重点项目和中俄两国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这极大地调动了垦区上下的积极性,宝泉岭分局、绥化分局马上在俄注册公司,组织人力、物力、机械设备投入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建设,翻地3万公顷,过境设备621台套,为2005年扩大土地种植面积奠定基础。
  九三分局大西江农场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农业开发项目协议,拟合资建立股份公司,总投资3 500万元,合作时间30年,中方与哈股份比例为9∶1, 哈方负责办理境外合资公司、劳务人员、机械设备、种子、农药的进口手续,中方负责提供所需的农业机械设备、生产技术、大豆种子、农药、管理费及人员工资,2005年度计划合资开发土地 10 000 公顷。红兴隆局曙光、饶河在俄罗斯新开垦土地 8 333.3公顷;建三江局大兴、七星、八五九、前哨、洪河、浓江等农场在俄罗斯新增土地面积 4 133.3公顷;牡丹江分局八五一○农场新增土地面积333.3 公顷。北安分局锦河农场开垦666.7公顷,绥化分局嘉荫农场新增土地面积666.6 公顷,累计3 300公顷。
  2005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多次会面,使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中俄经贸科技合作关系也已经战略升级。为了更好地促进中俄经贸科技的战略合作。黑龙江省政府于1月5—6日召开了“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工作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左己,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国家发改委副司长何连中等都讲了话。总局于5月13日召开了对俄贸易战略升级会议,总局局长隋凤富、助理巡视员董世明在会上讲话。强调垦区“走出去”开发俄罗斯资源和市场的重要意义。要求各分局、农场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对俄“农业开发”的步伐。同年5月29日—6月1日全国农垦系统“走出去”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进一步推动了垦区“走出去”的战略升级。
  在这种形势下,2005 年垦区到俄罗斯进行种植业开发的一共有29 个农场,新增土地面积23 200公顷,总投资 8 903 万元人民币,过境设备783台套。其中九三分局嫩江、大西江农场分别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合作种植大豆 1 000公顷取得良好收成,获得俄罗斯的信任和技术认可,并将继续扩大规模,绥化分局有六个农场在俄罗斯搞种植业,总面积17 200公顷,其中小麦600亩,大豆 2 160公顷;过境农业机械141台套,其中大小四轮拖拉机33台,收获机5台。红兴隆分局绕河农场开荒 6 6667公顷实际种植 1 000公顷,过境农机设备38 台套。建三江分局2003—2005年共开发土地 13 3333公顷,向俄罗斯输出各类机械680 台(套),配套农机具597台(件),实现粮豆总产268万吨,综合效益 1 900万元人民币。
  总之,2005年垦区有8个分局、29个农场在俄罗斯进行农业种植。总投资已达 8 900万元人民币,总种植面积3.87万公顷,粮豆总产7.5万吨,向俄输出农业机械850台套,输出劳务人员达 1 260人次;实现盈利 8 40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