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质量管理
第五节 质量管理
第五节 质量管理
在中国加入WTO 以后,根据入世承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在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夹击下,垦区的出口产品必须改变低层次出口的原始状态,只有下大力气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与国际市场上高质量、高科技名牌产品竞争。因此,垦区从种植业源头抓起,到农副产品深加工都坚持“一把尺子”。那就是瞄准世界同类产品,努力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才能提高垦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种植业上,垦区以市场为导向,变挑战为机遇。在推进粮豆单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的基础上,坚持“调优、调专、调早、调特”,注重农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应用早熟、优质、高产品种,发展适销对路优质、专用农产品,使农产品由原始的数量扩张向质的飞跃方向转化。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优质品种覆盖率已达90%以上。为适应国际强筋小麦的需求,抢占进口强筋小麦市场, 垦区的强筋小麦品种已达13.33~20万公顷,占小麦面积的60%~80%;为了抢占大麦市场,红日种子公司连续20年努力,引进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的优质啤酒大麦品种,进行选育、提纯复壮,已推广3.33~4 万公顷,占垦区大麦面积的95%, 为垦区的大麦芽加工出口提供了充足的优质资源。为了淀粉加工出口提供优质玉米品种,垦区种植的硬粒型、半硬粒型高淀粉的玉米6.67 万公顷,占玉米面积的60%。双高(高油、高蛋白)大豆13.33万公顷,已占大豆面积的20%;为了提高大米出口创汇能力,打入日本大米市场,新棉精米工加有限公司引进了日本新越光水稻品种,已种植0.67万公顷,加工后的产品连续五年打入日本市场。
北大荒米业把质量标准管理从加工生产领域推向种植领域,全面贯彻国家绿色食品水稻标准,扩大绿色水稻监控面积,由原来7个品种1.6万公顷,增扩到31个品种7.06万公顷,还推进有机食品水稻基地工程,建设符合日本JAS、欧盟ECOCERT、法国BCS、美国CCIA 标准的有机食品基地和转换基地1.33万公顷。其中,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为了提高作物生育期间的监控能力,还从日本购进国际先进水稻生产监控器、食味仪、白度计、水分测定仪、等级测定仪、氮肥测试仪等设备。为保证水稻生产和稻米加工质量提供了先进的监测手段。
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是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重要技术保证。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意见》,总局提出了《垦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及预警体系建设的初步意见》,垦区内3 个农业部级检测中心更新了检测设备,提高了检测水平, 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毒素、重金属检测等方面拓宽了检测领域,为农垦企业和社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把好农产品认证的质量检验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关。垦区建有4 个农业部级食品质检中心,3个农产品认证机构,分局、农场及企业成立了绿色食品工作部门100多个,初步建立了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队伍。垦区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案》。配套出台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并且每年都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即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工作会议,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垦区还发挥资源、生态、规模、产业、科技、组织六大优势,构建产品有标准、生产有规程、质量有追溯、市场有监测、企业有诚信的运行机制,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域小组,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分局、农牧场和企业还把发展生产基地安全农产品生产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实现全过程控制和运行有效、指导与服务到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指导和规范垦区认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垦区安全农产品基地农药肥料使用的通知》,对垦区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肥料、农药使用提出了技术要求。在无公害、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率先推行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垦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均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档案,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在15个农业部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率先建立全国“农垦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2004—2005年先后有9个农场列入试点单位,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为加快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实施,推进垦区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开发了《黑龙江省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预警系统》,并在4 个农场试点运行,通过北大荒绿色有机食品网发布追溯农场生产过程质量信息。
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垦区为了提高大米加工品质,提高档次,在新绵精米加工有限公司引进一套日本佐竹公司精米加工线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全垦区先后引进46台套日本佐竹大米加工设备,年加工能力207万吨,占水稻商品量的45%。由于日本佐竹设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米加工设备之一,再加上各加工企业的精细管理,垦区的大米加工和产品质量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因此,垦区的大米才能逐渐打入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及其他国际市场。北大荒米业在管理标准体系上积极与国际接轨。为推进产品达到标准化要求,合理合法地设置或者抵御以食品安全性为由的贸易技术壁垒。北大荒米业依托组织优势,建立的初产品稻谷、产成品大米与农副产品品质的卫生安全专业检测机构,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市场准入发证检验单位。通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项目”,全面构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完成对产品的从原料基地建设、生产流程、仓储运输实施了系统监控,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体系。目前,北大荒米业已经通过国际权威的瑞士通用标准认证行(SGS)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体系国际认证,是全国同行业首家通过此三项认证的企业。并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和科技部食品安全课题承担单位。2004年8月5日, 中央一套节目新闻联播,把北大荒米业作为全国1.6万户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粮食加工企业代表,显示了黑龙江垦区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完达山乳业集团拥有世界上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首创我国大颗粒速溶奶粉新工艺。相继通过了ISO9001、HACCP、ISO14000等体系认证。完达山牌奶粉产品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历次抽检,合格率达100%。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还有四种产品被评为国家出口免检产品。因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产品出口到对进口食品要求非常严格的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北大荒牛业起点高,进步快,引进全套世界上最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严格按照欧盟标准(EV)、美国农业部(USDA)标准和当今食品行业的HACCP 标准,控制生产各个环节,其生产的“北大荒”牌系列牛肉制品全部为“绿色肉”、“安全肉”、“放心肉”,开始出口到一些伊斯兰国家。
多多集团1999年通过了中国进出口商品认证中心认定的ISO9002 国际质量认证,2003年实现ISO9001:2000转板,2003年HACCP认证已通过了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中心初审,2000年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早在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局批准,佳木斯肉联厂获准加工出口牛肉、猪肉;1998年经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推荐获得俄罗斯国家动植物检验检疫局允许进入俄罗斯的猪肉定点屠宰出口厂(定点厂全国不到100家,黑龙江只有2 家),该集团是哈尔滨海关出口重点保护单位。在药品销售方面,由于公司2002年自筹资金2 200万元对药品公司水针剂进行GMP认证,并通过国家GMP 认证。2003年投资1 200万元完成片剂车间、合成车间的GMP技术改造,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强。2003年药业水针剂加工销售量超过5亿支,片剂加工销售量超过30亿片,药品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实现利税2 500多万元。
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从事大豆系列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大型国有企业。其产品主要有大豆油、豆粕、大豆霉素、大豆磷脂、天然维生素E,脂肪酸钾酯等20多种产品,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的系列产品通过法国基因时代和中检集团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
北大荒肉业全套引进法国、荷兰、韩国、日本、瑞士、奥地利等国家先进的生猪屠宰、分割加工生产线。严格按照欧盟(EV)标准,美国农业部(USDA)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并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并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其产品已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并出口俄罗斯、乌克兰、日本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