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散文创作群体中的骨干作者

第四节 散文创作群体中的骨干作者



            第四节 散文创作群体中的骨干作者
  在北大荒的散文创作群体中,还有许多值得重重写上一笔的散文作家,他们是林哨、宫魁武、陈锦清、楼芹、袁凤鸣等。他们的散文作品曾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散文大都取材于北大荒的火热生活。
  林哨(1926—),原名林绍杰,福建省福州市人。20世纪40年代初即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8月,福州解放后参军。1958 年转业来北大荒,在农场先是参加劳动,后编辑油印刊物,最后任《农垦报》副刊编辑。在黑龙江垦区24年生活中,写了《北大荒猎鹿》、《勇猎手连毙五熊记》、《椴树开花话蜜香》、《在赫哲渔村》、《挠力河》、《春到边城》、《春风吹到鹿饮河》、《马架子精神赞》、《完达山中》、《尤拉伯伯会打猎》、《鱼城》等一批反映边疆风情的散文。林哨的散文笔触细腻、委婉。他笔下的鹿似通人性;他写的鱼活泼多姿;他写的山川河流秀丽中透出几分粗犷。他的散文《勇猎手连毙五熊记》1959年被收入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建国10周年科学文艺作品选》。《鱼城》被收入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1949—1979儿童文学科学文艺作品选》。他的散文《马架子精神赞》是一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面对简陋的“马架子”引发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在“马架子”里饮茶、下棋、欢度春节……“马架子”和拓荒者的生活融成了一体。他将“马架子”这一北大荒简陋的建筑物,视作拓荒中一种可贵的精神象征,以至“23个年头过去了,每当我们回忆起这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心头就像有一团火在燃烧。”林哨还写了多篇小说,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暴风雨之夜》、《冰上行》、《二遇张虎》、《路饮河畔的灯火》等;散文《北大荒猎鹿》、《勇猎手连毙五熊记》、《鱼城》等。林哨1981年回原籍福建,曾任《福州晚报》副刊部编辑。
  宫魁武(1932—),出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县,1949年入伍,曾任译电员、机要助理员、参谋等职。1958年转业,曾任农工、干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处处长。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他来北大荒后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发表了《红山村纪事》、《完达春色》、《大地的儿子》、《松花江上》等到多篇散文。《红山村纪事》是其代表作,散文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第二故乡红山村深厚的感情。红山村是作者在一片荒原上开发建立的,红山村的出现填补了地图上的空白。后来,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红山村在改变着历史的面貌。这里开始有了公路,有了高楼大厦,有了良田万顷。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经过拓荒者的辛勤劳动而获得。作者通过红山村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整个垦区的发展变化。此文被收入《北大荒文学作品选》。
  陈锦清(1928—),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抗战胜利后赴台湾省入台湾师范大学。解放前夕回大陆参加闽中游击队。1947年参军,后入朝参战,在志愿军某部任文化干事、摄影记者等职。1956年转业到梧桐河农场,曾任中学教导主任。1980年回原籍福建。现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福建省南平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陈锦清散文小说兼写。散文文笔优美、清丽明快。作品有《啊!梧桐河》、《松花江的怀念》、《鹅卵石》、《北大荒情思》及散文集《蝴蝶谷》等。《啊!梧桐河》被收入《北大荒文学作品选》集。
  袁凤鸣(1941—),富锦市人。1960年考入哈尔滨艺术学院。做过辅导员、市工会政务秘书、市委宣传部干事,主编《合江工人》刊物,又在《合江文艺》杂志当编辑。1972年调入黑龙江日报社当记者、高级记者。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钻研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1980年至1990年期间重点搞儿童文学写作,出版了儿童文学集《苦孩泉》、《会喘气的潜水艇》。1991年至2000年主要研究创作报告文学,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晨之绿》,并参与编撰大型系列报告文学丛书《共和国脊梁》,发表报告文学百余篇。1994年10月他的“软新闻”文集《醑园文絮》由人民中国出版社结集出版问世。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协会会员。他的传略被收入了《中国文艺家传集》。他创作的散文大致可分为游记、纪事、写人等门类。如《千山忆履》、《访避暑山庄》等,以优美的文笔记述了这些胜地的景物。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避暑的行宫,坐落在燕山环抱的承德。作者以俯视的角度,从宏观上记述了这座我国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读后,读者仿佛随着作者走进了那个亭台楼阁,假山洞府,观堂寺庙,一览胜景。此外,如《蛤蟆通纪事》、《抖擞长缨缚蛟龙》、《“圈儿泡”风景》、《揭开“牧界坊”之谜》等,都是属于纪事散文, 它截取了某些事件中最有典型性的一个横断面, 人和事在这个“横断面”里呼之欲出。作者正是紧紧把握住了这一点。
  楼芹(1927—),原名楼其宗。浙江诸暨人。党员。1949 年5月参军。结业于九兵团南昌新闻研究班,历任记者、编辑、宣传干事、政治教员。曾立大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军首长会议嘉奖1次,被评为武汉军区先进工作者2次。著有特写《苗族人民的好儿子》(发表在《志愿军英雄传第三集》)、《英勇的战士》(发表在《上甘岭》)、《进军大凉山》(发表在《红旗飘飘》)和《战友》等文章和书。1958年转业来垦区后,长期任教。1981年以后,参与农垦史志编辑工作。1988年12月离休后,继续聘任至1999年8月。先后参编《普阳农场史》(任主编)、《黑龙江省志·国营农场志》(任副主编)、《开发建设北大荒》(任副主编)、《北大荒英雄谱》(任顾问)、《大荒神农》、《黑龙江农垦会计史》等。
  蒋耀波(1959—),黑土地哺育他成长,曾当过农工、文工队员、新闻报导员,后进黑龙江省艺校学习,结业后入新华通讯社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散文创作。作品有《山与海的奏鸣曲》、《挠力河的冰》、《鹿场行》、《飞虾的平湖》、《雪野落日》等。蒋跃波散文清逸潇洒,从空灵中触及到具体的事物。尤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观察深刻、细致。如《雪野落日》一文中,对皑皑白雪覆盖的北大荒原上落日的景象,是这样描写的:“金丝断了么?光消失了。彩巾飘去了么?霞消失了。滚沸的红色液体呢?那是一泓炽热的鲜血啊!哦,突然的冷却之后的凝固。天空又恢复了近似荒原银白的淡青,只有暮阳还是殷红的血色。”
  读了这一段文字,一幅荒原落日瑰丽的景色立刻闪入眼帘。
  沈重光(1946—),江苏宜兴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1958年随父母来北大荒,在山河农场当过挑水工、油料保管员、开过拖拉机。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担任农场新闻干事,80年代初进入九三报社当编辑,在报刊上发表许多作品。1986年回到宜兴。曾任宜兴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和文艺部主任。曾有多篇作品获《太湖》文学奖、《散文》优秀作品奖。电视散文《野荷》获1999年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三等奖。1998年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我的北大荒》,作品内容多数是反映北大荒生活的,富有泥土气息。2003年6 月在哈尔滨出版社出版传记文学集《一百个宜兴人》。
  张纪平(1959—),辽宁省黑山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摄影家协会理事。1976年参加工作,曾任嘉荫农场宣传部干事,绥化分局党委宣传干事、副主任科员、副部长,分局政工部副部长,分局党委宣传部部长,铁力农场党委书记,现任绥化分局党委副书记。198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有百余篇文学作品在各级报刊上发表,部分作品获省及地市级奖励。
  郑吉月(1944—),字瑞年,1944 年旧历4月15日生,祖籍山东省梁山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1962年5 月参加工作,历任拖拉机手、宣传干事、副科长、分场党委书记,八五二农场党委副书记、五九七农场党委书记,省农场总局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纪检委副书记。著有杂文集《放言集》、《真诚的褒贬》、《北大荒夜话》,论文集《行与思》。杂文《莫因小过废良才》收入《黑龙江杂文选》,杂文《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作官即不许发财的启示》收入《黑龙江杂文选》第2辑。散文《嚼着母亲的格言成长》获1998 年中国散文作家协会与黑龙江散文创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黑土散文”佳作奖。
  纪红(1963—),女,原籍广西。1984年毕业于大庆师专中文系,后通过自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农垦日报》副刊部主任。20世纪80年代开始写散文。其代表作有《小雏菊》、《冬的手记》、《我有一个好忘性》、《艰难曲折叫声妈》及散文诗《瀚海情思》等。《小雏菊》曾收录于《中国当代大学生散文作品选》。纪红的散文风格,清新飘逸,或深沉激昂,或幽默率真,从不同角度展示着根植北大荒沃土的情感与胸怀。
  焦永梅(1965—),女。高级政工师。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莱西人。历任八五七农场生产队保育员、工人,农场宣传部干事,文明办副主任,副科长,牡丹江分局宣传部新闻、理论科副科长,新闻科长,现任总局总医院信息资源副部长。先后被分局党委授予文明建设、新闻系统、文化系统等先进个人。1998年在省级论文集《实践与探索》中任副主编,两次组织编写《八五七群英》、《八五七风采》等农垦史系列丛书。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5篇,有1篇论文被省社科评为二等奖。著有散文集《真情底片》,2005年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李丕显(1949—),字大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建三江分局文化体育局。他爱好散文写作,把地域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写出了富于地域特色的散文,如在《黑龙江日报》、《北国风》、《天鹅》副刊上发表了《兀惹城怀古》、《东北亚丝绸之路与狗爬犁》、《话说三江八景》、《三江鹳韵》、《家乡山水也醉人》、《北方山水》等。地域文化的底蕴滋润了他的散文创作,从而又撰写以宋金之战为背景的历史文化散文《亲近洪浩》、《梦断冷山》、《三江风雪出文人》等。
  郭德文(1955—2005),吉林省梨树县生人。1974年参军,1979年转业到建三江分局,历任青龙山农场宣传部干事、加工厂书记,浓江农场宣传部长,鸭绿河农场宣传部长、场史办主任、林业局书记。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农垦日报》、《黑龙江日报》、《北大荒文学》、《风景名胜》、《旅游》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游记、小说等文学作品数十篇。其中散文《赫哲人祭江》,先后被《风景名胜》、《旅游》、《黑龙江日报》等全国各地70多家报刊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