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北大荒藏书票
第四节 北大荒藏书票
第四节 北大荒藏书票
藏书票是贴在藏书扉页上的美术装饰画,是由西方国家传到我国来的一种绘画艺术。由于它的画幅很小,素有“艺术珍珠”之称,又因为它大多是版画作品,所以又称“小小版画”。
垦区的藏书票创作起始于1985年。1986年2月,垦区作者首次向日本国“21回藏书票展”提供藏书票作品106枚。同年3月,垦区作者创作的19枚北大荒藏书票200 余张,参加了在香港和丹麦举办的藏书票展览。同年8月24日至9月2 日,中国藏书票研究会在上海徐家汇文化馆举行首届全国藏书票展览,垦区16名作者的26枚作品参展。同年9 月,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中央美术学院对外美术交流中心、中国版画藏书票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小小版画藏书票选在香港展出,垦区作者14枚的藏书票作品参展。1986年是垦区藏书票作品首次出展的一年,也是创作和参展最活跃的一年。
1987年1月,垦区版画家创作的北大荒藏书票60 余枚,参加了在美国哈佛大学举办的藏书票展览,1988年4月,上海学林出版社编辑出版《一百零一人藏书票选》,垦区作者邵明江等5人的11 件作品入选。同年5月,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大连日报社、辽宁美术出版社、《美术大观》杂志社、大连藏书票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藏书票展览》在大连市展出,垦区22名作者的49枚藏书票作品及6幅小版画参展,同年6月,海燕出版社编辑出版《藏书票艺术集萃》,收入垦区14名作者的27枚作品。1990年4月20日至27日, 第三届全国藏书票作品展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垦区30余名作者的150 枚作品参展。1991年10月,香港藏书票协会编辑出版《国际藏书票精选》收入垦区作者邵明江的作品一枚。
北大荒版画藏书票问世以来接连获奖。1986年9月首次出国参展,日本日中艺术研究会事务局长三山陵女士和《版画世界》杂志主编李平凡,由省美协主席晁楣陪同,来佳木斯为垦区创作群体颁赠“国际藏书票贡献奖”奖杯。1988年第二届全国藏书票展览中,郝伯义的作品获二等奖,邵明江的作品获三等奖。1990年第三届全国藏书票作品展览中,邵明江获金奖,张洪驯获银奖,龙贵阳获铜奖,郝伯义和李亿平获贡献奖,北大荒美术家协会获集体奖。
为研究发展垦区的藏书票创作,1986年,北大荒美术家协会成立了“北大荒藏书票研究会”,郝伯义担任顾问,李亿平任会长,陈玉平等任副会长,刘宝等任理事,邵明江任秘书长。1990年1月,该会组织了一次藏书票专项创作活动,参加作者40余人,创作藏书票130余枚800多张,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藏书票作者。1988年5 月,郝伯义赴大连参加首届全国藏书票艺术研讨会,同时,在中国藏书票研究会扩大理事会上,郝伯义当选为中国藏书票研究会常务理事。1992年6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藏书票艺委会,增补邵明江为艺委会委员。
藏书票既是版画作品,又不是一般的小版画,而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1990 年7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藏书票艺术》一书,对我国的藏书票创作做了理论上的探讨。郝伯义在此发表了垦区作者的第一篇论文《以小见大》,就北大荒藏书票的创作阐述了这一艺术创作的己见,同时配发邵明江等4人的藏书票作品7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