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下序

第三编 戏剧·曲艺

编下序

编下序



               第三编 戏剧·曲艺
  垦区的戏剧、曲艺和北大荒的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伴随着垦荒事业的发展而蓬勃兴起的。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创业时期的萌芽阶段(1947—1957年)。这一阶段的戏剧、曲艺,主要是演出成品、改编剧目和编演一些配合政治形势的小节目,戏曲占的比重较大。
  第二阶段:发展时期的繁荣阶段(1958—1966年)。即十万官兵与中央直属机关、文艺团体的部分“右派”下放到垦区,一直到垦区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特点是全国全军部分优秀文艺人才相对集中,并与火热的拓荒生产、生活相结合,出现了一个戏剧、曲艺高潮。这个时期是优秀人才最集中、戏剧、曲艺创作和演出最有影响的鼎盛时期。
  第三阶段:兵团时期的活跃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以京、津、沪、哈等大城市为主的大批知识青年涌进垦区,并且在当时生产建设兵团强调集中统一的历史背景下,加上受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影响,创作并演出了一些政治性较强、小型多样的剧目和具有一定水平的“革命样板戏”。这一阶段是专业辅导和业余组织结合最紧密最活跃的时期。当然,由于受当时极“左”路线的干扰,其主要创作和演出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传而未远。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的再度繁荣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为垦区改革开放后再度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