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电影剧本创作

第三节 电影剧本创作



               第三节 电影剧本创作
  北大荒特定的生活场景和开发建设的时代步伐,使得北大荒作家充满了创作激情。垦区的电影剧本创作,早期除林予等个别专业水平的作家从事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外,尚有少数业余作者自发地进行电影文学剧本创作。1979年,时任负责垦区文化工作的宣传部副部长郑加真,为了推动垦区的电影创作,曾于1979年和1984年先后组织两次垦区电影剧本创作活动,并在《北大荒文学》上开辟了电影电视故事征文专栏,刊载了《老顾问的自述》(郑加真著)、《五月雪》(平青著)、《小老黑上任记》(郭力著)。以上电影剧本和电影故事,虽未投入拍摄,但对推动垦区电影剧本的创作,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一、《大雁北飞》
  《大雁北飞》(林予等著)发表于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办的《电影创作》杂志。这是根据他的长篇小说《大雁塞北》而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简化了原著上的众多人物和故事线索,集中反映转业军人和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开发北大荒的生活和他(她)们之间的爱情。主人公和他的战友们在荒原拓荒劳动以及他与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贯穿了剧本的始终,歌颂了拓荒者们崇高的思想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云霞山上的泉水》
  《云霞山上的泉水》(江鸟著)发表于《北大荒文艺》1960年第1 期。这是动画片文学剧本。通过主人公——小女孩玲玲寻找泉水,历尽千难万险,来到云霞山,终于找到了泉水。剧本中的动物(如金蝴蝶、青蛙)以及各种花朵的拟人化,增强了童话色彩。特别是塑造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老蛤蟆爷爷,使剧本富有情趣。作者有意地将这个童话故事放在北大荒农场引水的背景之中,并插叙早年“从大海那里来了一群坏蛋——仁丹胡子”放火烧杀的场景,揭示了日本侵略的历史底蕴,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女主人公玲玲的形象既具有童趣,也显示着顽强勇敢的性格。三、《动力》
  《动力》(鲁玉著)发表于《北大荒文艺》1960年第4—6期。作者系《北大荒文艺》编辑,来自西安。剧本反映大跃进年代某机械厂的生产斗争, 围绕着先进和保守两条路线斗争, 塑造了工厂党委书记的形象,对立面人物是易厂长。剧本存在着模式化、概念化和图解政策的倾向。
                 四、《麦海舰队》
  《麦海舰队》(马玉昆著)发表于《电影文学》,反映机械化农场在麦收中的故事。
                 五、《云雀》
  《云雀》(史方著)发表于《北大荒文艺》1979年第4 期。该剧以垦区著名女拖拉机手刘瑛为模特,塑造了北大荒老一代拖拉机手的形象,通过刘丹丹一生的劳动和遭遇,歌颂了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献身农业机械化的北大荒人,同时折射出北大荒从早期开发到70年代曲折发展的进程。
                 六、《追求》
  《追求》(平青著)发表于《北大荒文艺》1979年第4期。剧本以几名大学毕业生的人生道路为中心,展开了北大荒科技事业的曲折和发展,以及他们之间的纯洁的爱情和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