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农机管理

第五节 农机管理


   
  垦区的机务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相应的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和走向正规。1950年3月省农管厅国营农场管理局作业处分设机务科,是第一个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并开始建立一些管理制度。宝泉岭管局几个建场早的国营农场成立了作业科,在科内配机务技术员,具体贯彻这些管理制度。1953年国家正式颁布施行的《国营农场机务工作规章》,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翻印了“农业机务工作手册”,使国营农场农机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全面开展机务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1954年为了更好的加强国营农场机务管理工作,农场成立了机务场长室,强化了农机管理机构。1955年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下发了“各项作业定额标准”,使农机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同时在执行中又摸索和建立了各种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度。如车长责任制度,机组交接班制度,双班保养制度,机引农具固定到车,工具用具责任落实到人和作业质量检查责任制等。1956年各农场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针对各场农机工作的具体情况,又建立了各场的具体机务管理制度。
  1958年到1962年,农机管理机构逐步健全并着手机务区的建设,初步建立了机车、农具停放场和简易油库。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成立,下设机务处,各农场设机务科,这是国营农场机务管理工作大上的阶段。绥滨农场在技术保养和农机管理上被树为“东总”的典型。二九○农场全面规划机务区,在各生产队建设“三库一场”(三库即油料库,另件库,保养间,一场即农机具停放场),并统一了“三库一场“的建设标准。其具体标准和管理制度是:第一,农具场:面积为50×70米,做到“六有、三无、一平整”(六有:有临时和永久机车农具停放场,场地周围有排水沟,有防风和绿化林带,有管理责任制,有机件放置台架,有农具检查校正平台。三无:场地常年无积水、无雪,无杂草。一平整:场地平整,停雨四小时后不泥泞)。第二,另件库:要求砖瓦结构,二百平方米左右,要设专职保管员。库内另件做到分类保管,分类摆放整齐,皮带挂起,精密件装箱,出入手续清楚,有制度,废旧件妥善保管,达到铁离地、绳离墙,胶质件避阳光,木质件打捆装箱,帐、卡、物不乱帐,为单车核算提供真实依据。第三、油料库:砖瓦结构,大油罐地下或半地下式,以防蒸发。设专职油料员。油料库各种用具和室内外要清洁,周围有防风林,无杂草,各种油桶分类摆放整齐、桶盖要严密,不进灰、土、水,装油量具严密不漏。室内严密不进灰土,油桶定期洗刷、擦净。领取油料严格手续,计量过秤,有管理责任制,有防火设备。废油有回收设施,并妥善处理,节约用油。大油罐要涂银粉、垫起,做到缓冲卸油,浮子取油,三级过滤,封闭加油,燃油沉淀96小时以上。起动机用油做到有专门容器,按比例混合,用密闭器搅拌好,统一发给机车组。黄油须用加注器加入黄油枪。田间地头用的各种加油工具也必须有专设箱保管,保持清洁。第四,保养间:砖瓦结构,面积为二百五十平方米。做到六有一经常,(六有:有门,有锁,有地沟,有工作台案,有简易维修工具和防火设备,有保养计划和各种机型的保养条例。一经常,即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经常保持室内外清洁)。
  与此同时,各农场还全面开展了“机务工作五个标准化”活动。五个标准化是:一,机械作业标准化。即保农时,保质量,高工效,低消耗,安全无事故。二,技术保养标准化。按保养规程和先进经验,及时、准确迅速地进行保养工作,达到机具的技术性能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各部功能正常,工作质量良好,操作机构灵活,功率达到额定值。无杂音、渗漏、冒烟、脏污、缺件、松动,调整不当、配合不好、润滑脂不良等故障现象。三,机具和油料管理标准化。即经常保持机具的另件、部件完整齐全,技术性能良好,不发生蚀损、变型、变质,附属工具,改装设备,通用部件齐全并处于完好状态,技术文件齐全准确,在专用场地或库棚中排放整齐清洁,能在用时迅速地投入正常作业。油料的管理达到油净、符合规格,及时供应、节约、安全,制度健全,计量准确,油帐对口。物料管理,另件,材料计划,按规定编制,并做好订货、采购、供应等工作。废件和旧件要注意回收和再生修复。四、技术档案标准化。即簿、册、表、卡,格式统一,台台有,填写全面,准确及时,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分析问题,找规律,指导工作,及时公布结果,推动比、学、赶、帮、超竞赛,促进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高。五,修理工作标准化。即及时、高质量、低成本、文明生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农机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遭到严重破坏。1972年兵团召开了农业机械化会议,各团(场)成立了机务办公室,恢复了过去的一些规章制度,着手抓机务人员培训、田间作业、技术保养和修理工作,使农机管理工作有所好转。1976年管局成立后,全面恢复机务规章制度,如:“五大制度”(即:机车使用管理维修制度;“三库一场”制度;技术培训和技术传授制度;技术档案制度和总结、计划、事故报告、分析制度)三项规程,(即:拖拉机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程和田间作业规程)。在“三库一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技术,统一管理制度。
  1978年,省农场总局召开了机务管理定标会,决定在总局所属各场开展机务管理标准化运动,并颁发了机务管理十项标准。一,机务队伍。1、思想红;2、技术精;3、作风好;4、纪律严。二、机械作业。1、优质;2、高效;3、低耗;4、安全。三、技术保养。1、动力机械达到“五净四不漏一完好”;2、作业机械达到“六不、三灵活,一完好”。四、农机具检修。常年检修、样板检查、技术状态标准。五、油料库。1、油库整洁安全,防火工具齐备。2、柴油做到缓冲卸油,浮子取油、两次沉淀(大罐96小时,小罐24小时)两级以上过滤,封闭加油。3、机油要加温过滤,齿轮油、黄油要封闭保管。4、黄油有加注器,付机用油有混合器。六、保养库。1、砖瓦结构,水泥地面,另件有架,工具齐全。2、库内设有砂轮、烘炉、台钻、电焊、安全防火,清洁卫生。七、另件库。室内干燥清洁,另件摆放整齐,做到勤检查、勤清理、勤涂油、不潮湿、不生锈、不腐蚀、不变形。领发有据,帐物相符。八、农具场。1、地势高燥、地面铺砂,冬无积雪,夏无杂草。2、场内设有水泥调整平台和另件架。3、入场农具要清理干净,停放整齐,涂油垫起。九、技术档案。作业机具有卡片;技术资料填写及时、准确、齐全、清楚。十、单车核算。1、认真填写工作日记。2、按作业和消耗定额及时核算本机车组的作业成本。3、定期公布核算结果。
  垦区在开展这项运动中还推行了以“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五净:油、水、气、机器、工具净。四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六封闭: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机油检验孔、汽化器、磁电机等用布套封闭。一完好:机器技术状态完好)为内容的技术保养升级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还狠抓了机务区“三库一场”的建设和管理,彻底改变了机务管理的混乱局面。1979年管局组织一次机务管理标准大检查,评出二九○农场为“机务管理标兵场”。1980年建成机务管理标准化场有新华、宝泉岭、江滨、名山等四个农场。1981年建成的有绥滨、军川、向阳(现共青)、依兰四个农场。1982年又建成三个农场,即普阳、延军、梧桐河农场。到1983年建成机务管理标准化农场12个,占农场总数的92.3%。建成机务管理标准化生产队306个,占生产队总数的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