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渔业第一节 资源 垦区地处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的三角洲地带,河流众多,泡沼棋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一、水面及其特点
垦区内水面辽阔,类型多样,既有适于广温性鱼类生长的平原河床、水库泡沼,也有适于窄温性鱼类繁衍的山间溪流。全局共有水面204198亩,其中88%是自然水面。可养鱼水面46177亩,其中已养水面11951亩,占25%。
黑龙江流经垦区段长160公里,沿江有延军、名山、江滨、绥滨、二九○五个农场。这段干流水深、流急、砂砾底,透明度较大,既是鲤科鱼类优良的越冬场所,也是鲟、鳇鱼繁衍的理想场所。因此,这一江段是目前垦区捕鱼的重要产地。
松花江流经依兰、梧桐河、普阳、绥滨、二九○农场的江段长220多公里,河床平整开阔,水流较缓,沿岸多浅滩、洼地。泥沙底水质浑浊,浮游生物丰富,是温水性鱼类回游产卵的理想场所,但由于松花江在流经哈尔滨、佳木斯等大中城市时,大量的工业污水排放江中,江水污染日趋严重,对鱼类资源破坏很大,远近闻名的松花江鲤鱼现在很难见到。过去见到的甲鱼、大马哈鱼、哲罗鱼等珍贵鱼种,现在已经罕见。
除黑龙江和松花江以外,全局还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较大的有梧桐河、嘟噜河和蜿蜒河。梧桐河经宝泉岭、梧桐河农场进入松花江,其上游为半山区,坡陡流急,两岸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属砂砾底,水流清澈,适于哲罗、细鳞、白鲑、茴鱼等冷水性鱼类生长繁殖。嘟噜河流经宝泉岭和共青农场,上游为山区,中下游为平原,河道弯曲,两岸水草丰茂,泥沙底,盛产鲫鱼。蜿蜒河横贯二九○、绥滨农场,是一条平原沼泽性河流,水质肥沃,是温水性鱼类繁殖生长的优良场所。
另外,全局还有自然泡沼18处,总面积4520亩,其中千亩以上的有水城子和莲花泡,盛产鲫鱼、狗鱼和黑鱼。水库18座,面积达9840亩,可用于发展养鱼。还有人工池塘4353亩,现已全部放养鱼种。
全局渔业水面统计表 单位:亩
二、鱼类
垦区水域内鱼类繁多,构成比较复杂,即有温水性鱼类,又有冷水性鱼类,由于水域构成的不同和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鱼类的种群和分布有所不同。温水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平原河流及自然泡沼,冷水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梧桐河、嘟噜河、鸭蛋河的中上游及黑龙江水系。据调查,全局水域内共有鱼类15科50种,其中:鲤科27种、鲑科4种、鳅科3种、鮠科3种、鲟科2种、鲶科2种、七鳃鳗科、胡爪科、狗鱼科、脂科、茴科、鳢科、塘鳢科、鳕科、杜父鱼科各一种。在这50种鱼中,经济鱼类有鲤、鲫、鲶、乌鳢(黑鱼)、翘嘴红鲅(大白鱼)、鲢鳙(胖头)、草鱼、狗鱼、大马哈、鳇鱼、鲟鱼(七里浮子)、鳜鱼(鳌花)、细鳞、哲罗、乌苏里白鲑(雅巴沙)、长春鳊(鳊花)等19种。
建场初期,垦区曾有:“棒打狍子瓤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美称,鱼类资源极为丰富,几乎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有些距河泡较近的开荒点,常常是这边开始烧水,那边才去抓鱼,水没烧开而鱼已抓回,足见鱼类之多。当时的嘟噜河和梧桐河一斤左右的鲫鱼比比皆是,若在讯期,还可捕到七八斤重的鲤鱼,五六斤重的鲶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场的工业比重不断扩大,排入江河的污水日渐增多,严重破坏了鱼类的生殖环境,许多珍贵的鱼类已迅速减少。
1965年以前,在梧桐河还常常见到溯流而上的大马哈鱼,1969年前,在嘟噜河流入松花江的大包亮子还捕到过许多肉味鲜美的甲鱼,1969年后,这些鱼就绝难见到了。
宝泉岭管局江河鱼类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