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章 工会
第一节 机构沿革
垦区创建较早的农场,于1952年建立工会组织,隶属全国农林水利工会领导。
1957年后,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工会被说成是“工团主义”,受到了指责与批判。1958年又刮起了“工会消亡”风,致使多数农场工会被取消,或名存实亡,停止了活动。
1961年初,各场相继恢复工会组织,在接受本单位党委领导为主的同时,接受合江农垦局工会领导。1962年,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各农场工会主席升格为同级党政副职级干部。1963年初,东北农垦总局工会成立,各场工会在接受本单位党委领导的同时,接受东北农垦总局工会领导。各生产队设副政治指导员,专门从事工会与共青团工作。从此,工会组织不断得到加强,工会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被诬蔑为工运“黑线”统治、“生产工会”、“全民工会”,各场工会被“砸烂”。
1968年到1975年兵团时期不设工会。1976年兵团改制,宝泉岭管局成立,设群工处,开展了部份工会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于1979年2月组成了宝泉岭管局工会筹备委员会。管局党委对全局的工会恢复工作做了统一布署,各场党委都进行了专门研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各级工会组织迅速得到了恢复。1980年5月,管局工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管局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各级工会仍沿用接受本单位党委领导的同时,接受上级工会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
1985年2月,管局工会升格,主席由相当于副局长干部担任。
管局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工会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为“三部一办”,即组宣部、生产生活部,女工部与办公室。同时,管局下设妇联,由行政配1名妇女干事,与工会女工部合署办公。1983年初,为加强工会工作,对工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进行了调整,扩大为“五部一办”,即组织部、宣传部、生产部、生活部、女工部与办公室。同时,管局行政配1名体育运动委员会干事,与工会宣传部合署办公。工会除主席1人、副主席2人之外,全部工作人员为15人。
1985年底,全局有基层(场、处级)工会23个。会员总数为84867名,其中女会员32587名。会员占职工总数的86.63%。有工会小组7743个、生产队(车间)工会850个。全局有工会专职干部210名,不脱产的工会积极分子(兼职工部)1286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