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团的工作

第三节 团的工作


   
  一、团的建设
  管局团委成立后,首先抓了团的组织建设,配备专职团干部,全局共有专职团干部68名。全局35个团委,先后都召开了团代会,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整顿并改选了864个团支部。举办了各类团干部学习班92期,培训了团干部3600多名。选送了60名团干部到省团校学习。组织上有了保证,全面地开展了团的工作。
  二、新长征突击手活动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管局团委制定了《关于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竞赛方案》,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指导,进行检查评比。军川农场养猪能手顾雪妹、韩冬英,被授予省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出席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1978年,顾雪妹被选为团中央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并于1980年参加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了日本。
  1979年底,召开了垦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代表大会。树立了10名突击手标兵、19面突击队红旗,表彰了50名新长征突击手、15个新长征突击队。
  农业战线的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了小指标赛、对口赛、飞刀手赛;工副业单位的团组织,开展了增产节约活动,成立了61个突击队,完成技术革新40项,增产节约18.3万元。
  通过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全局有1000多名团员和青年被评为场级以上劳动模范或新长征突击手;100多个团支部被评为先进集体或新长征突击队。
  三、“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管局团委在抓青年经常性思想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83年开展“文明礼貌百日赛”,广大团员、青年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治理“脏、乱、差”的活动之中。开展照顾军烈属、五保户、困难户、孤寡病残人员的包户服务。成立了学雷锋小组、贴心人小组、青年服务队2300多个。为500多个困难户服务,做好事18万件次,建立共青团卫生街140多条,建立精神文明监督岗70多个,建花坛、花池2000多个,清除垃圾1.2万多吨。涌现出15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总局青年标兵张志贤、舍己救人的学雷锋标兵唐明华等350多名学雷锋先进个人和100多个学雷锋先进集体。
  1983年4月1日,管局团委举办了“宝泉岭之春”义务活动。宝泉岭农场和局直单位3000多名团员、青年,在街道、庭院与公共场所为群众服务。仅半天时间,义务理发157人、修理自行车236辆、修表10块、修理无线电等器材36件、为1800人治病、针灸、按摩、测体重身高,为1500人售书,售货,为250人解答疑难问题,清扫街道4000米。此后,有7个农场团委相继举办义务服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四、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活动
  全局各级团组织,针对青年特点,办起了青年夜校、文化补习班、技术学习班、扫盲班。全局共建夜校164所,自学小组500多个,图书室(箱)300多个,开展技术表演、岗位练兵70多次,并开展了书法、美术、写作等比赛。
  1983年,管局团委举办了“宝局青年读书演讲观摩会”,引起了青年读书兴趣。管局团委与工会在新华农场召开了“青年及职工读书现场会”。1984年3月,管局团委举办了“发奋读书、振兴垦区”的读书演讲和知识竞赛。全局有19名青年登台演讲,20个场、处级代表队参加了知识竞赛。广大青年自费学习,积极报考刊大、电大、函大,勇跃参加各种学习班。全局有8000名青少年参加读书活动,有5000多名青少年参加知识竞赛,有2000名青年登台演讲。
  在各级行政的支持与工会配合下,全局青年活动阵地已达0.7万多平方米。“青少年之家”、图书室,游艺室等已发展到565个,各种球场及室内活动场所698个,购买各种书籍27万多册,文娱器材0.7万多件。
  五、创先进团委与先进团支部
  在创先进团委、团支部的活动中,普遍进行了“做合格共青团员”的教育。1982年底同1979年底相比,一类团支部由22%上升到41%,二类团支部由69%下降到57%,三类团支部由9%下降到2%。为健全团的工作制度,管局团委制定了《共青团工作制度12条》(草案)。大部份团支部的“三会一课”(支部大会、支委会、小组会、团课)制度、“四簿一册”(支部大会、支委会、团小组会、团组织活动记录簿,团员花名册)制度基本健全,团的工作朝着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管局团委先后表彰了18个先进团委、134个先进团支部、204名优秀共青团员。有204名优秀团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创先进团委、团支部活动中,各级团组织还用业余时间组织义务劳动,种青年田、拣废旧物品,捐献给哈尔滨太阳岛建设“青年之家”费用0.6万多元。
  六、“学史建碑”
  为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管局团委把学史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开展了“学史建碑”(学习革命历史,建立赵尚志烈士纪念碑)活动。号召垦区青少年捐款,为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赵尚志烈士修建纪念碑,并编印赵尚志烈士事迹材料,发至各团支部学习。仅一个月就捐款2.7万多元。1984年5月18日,纪念碑奠基典礼在宝泉岭尚志公园隆重举行。8月15日,纪念碑正式落成。省长陈雷为纪念碑题写了碑名。省委、省政府派代表团出席了落成仪式。从此,宝泉岭有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
  七、“四帮一扶”
  1983年中央“1号文件”下达后,各级团组织认真组织团员、青年进行学习,成立了“助耕包户”小组300多个。
  1984年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后,广泛开展了“四帮一扶”活动,即帮思想、帮技术、帮门路、帮推销、扶持贫困户。为了传播致富信息,宣传致富典型,团委成立了致富协会,举办致富学习班40期。为青年订购致富报刊、书籍20多种,帮助1200多名青年兴办实业,解决待业问题,并为600多户贫困户做好事3800多件次。
  八、义务植树,“采种支甘”
  垦区青少年在多年植树造林的基础上,广泛开展“青年绿化工程”。自1983年以来,青少年义务植树380万株、造林3万多亩。
  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采集草种、树种,支援甘肃改变面貌。全局共采集草种、树种6.3万多斤,超额完成了上级团委交给的任务。管局团委和20个基层团委受到团省委的嘉奖。涌现出“采种支甘”先进集体36 个、先进个人65名。有25个单位被管局评为“采种支甘”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