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五编 文化

第一章 科学技术

第一节 机构沿革


   
  农场创建时期,科技人员较少,没有专门的科技管理机构。多数农场的科技工作由生产科兼管,只有二九○、绥滨农场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
  1963年,各农场都建立良种队、畜牧队与农机修配厂,并配有专业技术员,一方面负责生产上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担任课题研究项目与科学试验任务。
  1968年,兵团二师生产科设一人负责科技工作,各团生产股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科技工作。
  1971年3月,二师成立农业科学研究所,下设农业组、农机组与科技情报组,编制47人。各团成立农业科研站,生产连队普遍建立科研班,形成了三级科研网。
  1976年底,宝泉岭管局成立科学技术处,编制4人。各场设科技科。1977年1月4日管局成立宝泉岭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各农场也先后建立健全了科委组织。
  1977年3月,原合江试验农场与二师科研所合并,成立宝泉岭国营农场管理局农业科学研究所。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其中:书记1人、所长1人、副所长3人。下设农业研究室、农机研究室行政(对外称农机研究所)、畜牧研究室、情报资料室、经营管理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政治处,编制150人。1980年底,管局党委决定把科研所旱田部分搬迁宝泉岭,水田部分划给农场总局农垦科学院。1981年2月正式搬迁。1982年,管局赤眼蜂站划归科研所。1983年,宝泉岭农机校实习农场划归科研所,作为科研课题试验、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