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技队伍 据1980年垦区人才资源普查统计,全局有各类科技人员3922人,其中:男性2701人,女性1221人。做技术工作的3759人,其中:在技术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处级干部18人,科级181人。在党政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163人,其中:场级34人,分场级37人,队级92人。
通过生产实践与科研活动检验证明,这支队伍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尽管“文化大革命”搞乱了科研工作,科技工作者被视为“臭老九”,有名望的技术负责人被视为“反动技术权威”,下放劳动。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仍然热爱科学技术事业,刻苦钻研业务,为建设垦区,振兴垦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各级组织纠正了过去长期存在的歧视知识分子的“左”的倾向。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局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科技人员历史上和“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全部平反。对组织处理不当的14人,都分别给予了纠正,做到了领导、本人、单位三满意。
根据国发(1979)279号文件精神,对垦区科技人员的技术职称,从1978年开始恢复,进行考核与晋升。1978年,全局恢复中级技术职称的16名,晋升53名。1979年,晋升中级技术职称211名,其中:大专学历92名,中专学历76名,无学历43名。1980年,管局成立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对技术人员进行了套改、复查和晋升。共晋升224名,其中:农林气专业88名,农机专业83名,水测专业7名,工业交通专业15名,土木建筑专业3名,畜牧兽医专业28名。1982年,管局调整了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19人。
1985年,管局党委专门下发35号文件,对科技人员的待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与安排。尽管全局的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各单位仍然想方设法挤出资金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优先给科技人员安排住房,基本解决了住房拥挤的问题。全局凡有技术职称与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都享受边远地区津贴,工资向上浮动一级。同时注意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全局发展党员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由1981年的31%上升到1985年的73%。根据党的干部政策与培养接班人的条件,大胆选拔了符合干部“四化”标准的科技人员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到1985年,全局已有132名中青年知识分子担任了场处级领导,347名担任了科级领导。
科技队伍构成情况,如附表1、2、3。
科技队伍技术职称结构情况(1983年)
表1
科技队伍学历结构情况(1983年)
表2
注“7.21”、“5.7”即以毛主席“七.廿一”、“五.七、”指示而命名的学校。
科技队伍年龄结构和工作年限情况(1983年)
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