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职工教育
第七节 职工教育
1965年以前,各农场以扫除文盲、普及小学与初中教育为主,普遍办起了职工业余文化学校,聘请专、兼职教员讲课。无论干部工人都能积极参加学习,文化程度提高较快。1966—1969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职工业余教育被迫停止。1969—1976年兵团时期,文化学习基本被政治学习所代替。1977年以后,职工业余文化学习又重新恢复起来。
职工文化教育,开始由各级工会负责,共青团、妇联、武装部等积极配合。1982年,管局成立职工教育办公室,编制2人,隶属教育处领导,负责职工文化、技术培训、审批各业人员外出培训或进修。同时,对不足初中文化程度的25岁以下青年职工,普遍进行了文化与技术补课,简称“双补”。经过“双补”取得初中毕业合格证的有21889人,占青工“双补”总人数的52.1%。
为了解决垦区急需的专门人才,经省批准1983年成立了农经职工中专,与农机校合署办公,已培训了187名财会人员。
1984年成立了卫生中专,由管局中心医院兼管,培训了45名卫生人员。
1985年成立农业广播学校宝泉岭分校,培养了84名农用人材。
为了多层次的培养人材,现职干部入学总人数达1544人。其中:参加电大学习的761人,在职工大学学习的28人;在管理干部学院学习的90人;参加各种函授学习的476人;参加高等学校培训的75人;在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的1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