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广播电视
第三节 广播电视
农场创建初期就已办起了有线广播,在开荒建场中发挥了广播宣传的作用。1958年,一大批转业复员军人进入农场,把军队的政治工作好传统带到农场,使广播宣传工作进一步活跃。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成立后,有线广播进一步走上正轨,机构健全,加强了编播骨干力量。1968年组建兵团后,大多数团(农场)架设了专用广播线路,或用电话线路把广播送到了生产连队。有的在生产队建起广播分站,有的农场职工家庭也安装了小喇叭,基本形成了广播网。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电视的兴起与普及,有线广播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大多数农场广播站只能在场部地区广播,只有二九○农场与汤原农场的广播还能传输到生产队。
七十年代后,垦区电视事业发展较快。在1979年秋,管局在宝泉岭北山(海拔165米)上,架起电视差转台。发射铁塔高35米,用一部50瓦差转机以一频道播出黑白电视节目。1982年改彩色信号播出,经省批准改为十频道,录相重放。此后,军川等8个农场也相继建起了差转台。1984年管局购置了摄像机、录像机与编辑设备,正式建立宝泉岭电视台,开始自办宝泉岭新闻节目。1985年,宝泉岭电视台安装1000瓦传输机,覆盖半径扩大到50公里。除自办宝泉岭新闻之外,还开办了科普园地、改革新事、办好家庭农场等专题节目。
1985年,全局电视转播台总功率为1520瓦。其中:农场转播台最大功率为100瓦。共拥有摄像机17台,录像机40台,编辑机4套,有7个农场电视转播台可播出新闻节目。1985年,全局共播出新闻700多条,中央电视台采用5条。宝泉岭电视台摄制的“闪光的足迹”专题片,获全省地市级电视台优秀节目二等奖,并有一批电视新闻与专题报导在农场总局优秀节目评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