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人口

第六编 社会

第一章 人口与民族

第一节 人口


    
  垦区人口,随着农垦事业的发展变化而增减。1957年底,即创建末期,人口总数只有46143人。从1958年到1967年的农垦局时期,由于大批转业官兵、山东支边青年与移民的到来,总人口达到了161430人。1968年组建兵团以后,吸收了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和投亲靠友来场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再加上“文化大革命”中对人口的出生基本上是放任自流,人口急剧增加。到1975年,总人口已达250765人。1976年二师改制为宝泉岭管局,原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属的四个农场划入了宝泉岭管局,1977年人口总数达到了266216人,为历史最高纪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一系列调整,除移交出两个农场之外,大批城市知识青年返城,控制了人口的自然流入,并加强了计划生育的领导。到1985年,总人口下降到210395人。全局平均人口出生率为10.59‰,死亡率为2.99‰,自然增长率为7.6‰。
  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宝泉岭垦区总人口为219062人。其中:男性112103人,占总人口的51.2%,女性106958人,占总人口的48.8%。
  从人口的素质看,具有大专文化的800人,占人口总数的0.37%;具有高中文化的35419人,占16.17%;具有初中文化的76709人,占35.02%;具有小学文化的69663人,占31.8%;文盲、半文盲36470人,占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