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玉海
二、王玉海
王玉海,1912年出生于山西虞乡县二区石围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31年9月,因家庭贫寒,经人介绍参加了国民党的杨虎城部队。1937年9月因在战斗中部队溃散,回原籍。10月自愿参加八路军,在115师685团当战士。194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班、排、连、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大队长、炮兵团参谋长、预备一师炮兵副师长等职。1958年带领部队集体转业到萝北创建农场。
王玉海参加革命后,注意改造思想,努力克服旧军队的一些影响,因而进步较快,逐渐由战士提拔到师级领导岗位,成为解放军部队的一名高级指挥员。
1958年4月初,他受命和另一副师长带领预备一师官兵集体转业到北大荒,并由他担任创建预一师农场的场长,他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决定。4月30日,他亲自带领一支20多人的先遣小分队,到萝北县打前站,为部队找宿营地,勘察场址以及其他建场事宜。第二天他便和随行人员乘吉普车由凤翔出发,沿鸭蛋河口奔延兴镇再到候家沟去踏察荒原,由于荒山野坡没有明显的道路,吉普车到鸭蛋河口就难以前进了。王玉海便带领大家顺黑龙江岸徒步前进,直到延兴。沿途他看到大片平坦肥沃的土地,不时抓把黑土连声称赞:好土质。当看到江岸上长满了各种大树时,高兴地说,建场有条件了,盖房、烧柴不缺木材了。到达延兴后,他一边查看地图,一边和随行人员规划未来的农场,他满怀信心地说:将来我们要在这里建一个水陆两用码头,成为黑龙江边水陆运输枢纽,变荒凉的延兴为繁荣的边城。
五月初,大批转业官兵到达延兴,王玉海带领全场干部、职工开始了艰苦紧张的建场劳动。他们一边建筑简易房舍(大部分是马架子),一边开荒播种,兴办工副业,解决农场生产和职工生活需要的一些产品。经过一年的辛苦,当年,全场开荒12865亩,播种9986亩,捕鱼1.2万斤,烧砖8.7万块,烧石灰30吨,烧木炭3.3万斤,采云母矿6.75吨,全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近10万元,为后来农场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959年8月,萝北县与农场政企合一,王玉海被调任萝北县县长、县委书记处书记、萝北农场场长。他仍坚持深入生产队,和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同甘苦共患难,研究解决生产建设中的各项问题。1961年他被调到宝泉岭农场任党委书记兼场长,同在萝北农场一样,继续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生活上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1965年组织上为照顾他年大体弱,调他到东北农垦总局视察室任视察员。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后,王玉海被调到兵团第二机械厂(现红兴隆机械厂)任副厂长。1970年7月15日因患心肌梗塞不幸逝世,终年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