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祁彦祥
五、祁彦祥
祁彦祥,甘肃酒泉县人,1920年生。自幼放牛,15岁便靠帮人打短工度日,1939年被抓壮丁,在国民党军队当兵。1948年3月在陕北瓦子街战斗中被解放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3月由兰州军区工程兵102团转业来场。在部队历任副连长、连长、作战股长、营长、团副参谋长。在农场历任工会主席、副场长兼三分场场长、总场副场长,“兵团”组建后,任十七团后勤处副处长。
1953年甘南地区修建白河桥时,祁彦祥率领部队从六十里外把十个人才能抬动的一根根木料运到工地,准时架成一座二百米长,八米多宽的木桥,保证了剿匪部队胜利进军。
祁彦祥转业担任农场副场长以来,一直保持艰苦朴素、身体力行的好作风。他经常下队,很少坐车,曾经一天走几个生产队,行程一百余里,人称“祁快褪”。
在创建普阳农场时,他最先到达蒲鸭河,指挥修桥、筑路工作,被群众誉为“开路先锋”。1972年5月,连续降雨,傲来河桥出现险情,桥头塌方,下沉的草袋子一个个被洪水冲走。他最先跳进刺骨的水中,用身子压住草袋。在他的带动下,十多名青年纷纷下水,才把急流堵住,保住了大桥。他跳下水时胸部撞在木桩上,疼痛异常,但他一声不吭,仍带领大家坚持施工。1973年干部体检时,医院怀疑他患胃癌,要他住院。他说:“死不了人,没关系”,又上工地去了。1974年10月,他的病情严重,卧床不起,但他仍关心蒲鸭河的开发工作,他写了一封长信,提出很多建议供领导参考。两个月后,1974年12月3日他便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享年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