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张玉清
六、张玉清
张玉清,别名张保成,曾用名张吉臣,山东曹县人。1906年出生于小商贩家庭。幼年家境贫寒,读过三年私塾,后勤奋自学,达到高中文化水平,并初步掌握英语。1983年8月于上海参加革命。以市伪警察的身份,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上海解放,先后任上海市普陀区、新径区、杨浦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局长。1956年调任梧桐河农场副场长,后任党委副书记、场长(支队长)等职。
张玉清早在抗战前,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积极从事反对日寇侵略的活动,支持民众游行集会,抵制日货,宣传抗日主张。参加革命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心脏”从事地下工作,为党收集传递情报。在解放上海期间,不畏艰险,机智勇敢,配合我军接管伪警察局。在建设新上海的保卫工作中,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1956年坚决服从党的安排,为建设黑龙江垦区,离别了繁华的上海市,来到“北大荒”梧桐河农场。
张玉清担任场长期间,经常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地工作,年节假日很少休息。研究工作时,能充分发扬民主,和其他同志共同商量解决问题,工作中相信干部,依靠群众,使下级都敢于大胆的工作。1960年,张玉清去上海公出,他写信向党支部汇报思想情况,并为农场理论刊物写学习心得文章。1964年,一次去五分场检查工作,发现一干部家住在分场,人在作业站工作,家属有病,家里没柴烧饭,他亲自率领分场干部给这户家属背草,群众深受感动。在农场他是年龄较大的一位老干部,但他年年都和机关干部一起参加夏锄、麦收、秋收、修路、修水利等各项劳动,每次都是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和群众一起干。下去检查工作,毫不特殊,和群众一起站队买饭。他学习的书刊、报纸,都是自费订购。他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深得全场职工群众的赞扬。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张玉清经受了严酷的精神上、肉体上的摧残和考验,是个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忠诚战士。1974年离休后,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关心农场的建设事业,曾提出许多有益于农场事业发展的好建议。
1983年3月,他在前往江苏太湖疗养院疗养,途经辽宁锦州时,突发心肌梗塞症,经抢救无效,于3月9日晨3时逝世,终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