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八、贺长春

八、贺长春


    
  贺长春,1923年生于山东省聊城县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帮助父亲种地,维持家人生活。1944年4月,他参加了八路军,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军队里,贺长春思想进步,作战勇敢,各项任务完成得好,多次受到嘉奖,并由战士逐级升为铁道兵九师四十二团副团长。
  1955年,贺长春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到“北大荒”,创建了汤原农场,并任汤原农场场长。后任依兰农场场长。
  1958年“大跃进”时期,有一段时间浮夸盛行。那时,贺长春在依兰农场担任场长。有些人脱离实际,毫无根据的浮夸虚报,以至谎诞,说什么“老猫能孵小鸡"等等。贺长春坚决反对这种不良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果遭到打击,被拔了“白旗”(撤职),受到处分。后来,浮夸风被刹住,处分得以纠正。而贺长春从不计较当时对他的错误处理,仍然脚踏实地的工作。
  1963年他到江滨农场任场长,他的头一件事,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大量情况,抓住了江滨农场当时的主要矛盾。他主张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恢复发展生产,提出“要多打粮食多盈利。”他任职三年,江滨农场的内涝基本排除,耕地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粮食总产量增长近两倍,由1963年的600万公斤增加到1700万公斤。“文化大革命”中他被下放到十二队劳动“改造”。他总觉得为建设社会主义多生产粮食、多积累资金没有错。在“改造”期间,他向队里提出建议,要求队领导不能搞“单打一”,要发展多种经营。在他的建议下,全队同志齐心协力,搞起了烧酒、制粉等工副业生产,改善了群众生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有的“造反派”说他是“扔上旁顶的大葱,皮干心不死”,贺长春听了只是沉默不语,而他心里是有主见的。
  1973年春,贺长春得到“解放”,恢复了工作,担任了十团副团长职务。他深深体会到“一个人得到了工作的权力比什么都幸福!”那时,“左”的影响依然比较严重,可贺长春不考虑这些,他有一个信念,就是“应该相信群众,相信党”。这年冬天,他分工进山组织伐木。他发现劳动管理上有问题,山上和山下一样都是“大帮轰”、“混着干”,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因此便决定实行“定额加奖励”的办法,从而激发了大家的干劲,提高工效30%,超额完成了任务,盈利14万元。就在这个时候农场又搞起了反右倾,有人给他写了大字报,说他在山里搞的还是修正主义那一套。贺长春对这些话置之不理,还是沉默不语。转年冬天,他又带人进山伐木,同样实行头年的管理办法。有人劝告他,应该随和形势,不要再犯错误。他笑呵呵地说:“我心里有数,不管怎么说,多生产多盈利没错。”这年冬天,伐木又盈利30万元。他由于劳累过度,病倒在山上的窝棚里,可他仍然坚持指挥伐木生产。下山不久,他便因病住院,于1973年10月9日不幸逝世,终年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