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高书田
十四、高书田
高书田,汉族,1928年1月出生在河北省故城县第八屯的一个贫农家庭。1947年2月5日参加革命,同年7月2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文化教员、政治干事、指导员、教导员等职,1959年1月转业到梧桐河农场,任副场长主管政法工作,并兼任政治处主任、团委书记,1963年兼任梧桐河乡乡长。
高书田为了完成改造罪犯任务,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劳改工作方针、政策。经常深入各大队、中队搞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1961年农场两类人员(犯人、刑满就业农工)中一度发生“三高两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发案率高、劳动效率低、出勤率低)的问题,他亲自到各大队调查,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干部采取措施。一方面使犯人、农工吃热饭、吃熟食,喝上开水,睡上热炕,备足洗脚水、擦身水,防止三凉(吃凉、喝凉、睡凉);另一方面加强对犯人的政治思想工作。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从1962年春开始,“三高两低”的状况逐步得到扭转。当1962年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的时候,他亲自蹲点调查,制定战略方案,组织部队搞战备训练,从而保证了劳改场所的安全。
高书田认真钻研劳改业务,经常给干部讲授业务课。他常说:“改造人的工作,光有好的动机,没有好的方法不行,要熟悉业务,要对症下药”。1963年农场党委提出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要求对犯人的姓名、刑期、案情、表现、社会关系、经历等都熟悉。他带头对全场重点人了如指掌。他在一大队检查工作时发现二中队干部这方面做的好,便亲自总结经验推广,从而带动了全场干部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高书田身患严重气管喘息病,经常打针吃药,但他不顾病痛,起早贪黑的工作着。到基层工作时,随身离不开药,给干部作报告时都要先打针、吃药。1964年春天,场部东部发生大荒火,他不顾患病的身体,步行涉水,亲临现场,一面指挥,一面参加灭火,一直坚持了两昼夜。他带病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广大干部。
1966年9月,高书田和干部一起参加二大队和三大队的秋收劳动,由于身体有病,又过于劳累,病情突然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在治疗期间,当身体稍好一些的时候,还为医院组织稿件、书写板报,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和好人好事。
1975年12月20日,高书田因病久治不愈而去世,享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