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七、纪念青年垦荒三十周年大会文献

七、纪念青年垦荒三十周年大会文献


    
  1、胡耀邦委托中央办公厅写给大会的信
  黑龙江垦区垦荒三十周年纪念大会:
  在你们隆重举行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之际,胡耀邦总书记委托我们向当年的老垦荒队员,向三十年来为北大荒建设做出贡献的所有同志,转达他最热烈最诚挚的问侯!
  从五十年代起,你们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高举着青年垦荒队的旗帜,满怀豪情,离开学校,离开大城市,为开发和建设北大荒,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你们把宝贵的青春和全部聪明才智献给了北大荒,献给了光荣豪迈的垦荒事业,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你们是值得全国青年敬佩、学习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英勇先锋!
  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千千万万有远大理想而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青年。“北大荒人”的开拓精神和献身精神,具有宝贵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希望你们保持并发扬这种精神,创造新的成绩。祝愿年青的一代,接过“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火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开拓新的天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
                             1985年8月30日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给老垦荒队员的慰问信
  亲爱的老垦荒队员同志们;
  三十年前,你们响应共青团中央和耀邦同志的号召,告别家乡和亲人,来到北大荒,同当地群众、转业官兵、知识青年一道,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才智开发、建设祖国的北疆,创造了英雄的业绩。在纪念垦荒三十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特向你们和你们的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侯!
  当年,你们初到萝北,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如今,大多已年逾五旬。三十年来,你们走出了一条艰难创业的奋斗之路。这条路,记录了你们的光荣业绩,也记录了时代的前进步伐。当年,你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支马架,住草棚,忍饥受冻,披荆斩棘,开垦了一片片耕地,建起了一排排新居,让沉睡的沃土献米粮,让荒芜的沼泽变村庄,如今已经成为拥有四十八万亩耕地的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的主人,在改革的道路上,又继续开拓前进,谱写了改革年代的新篇章。
  三十年的历史证明:你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愧是祖国的优秀儿女和新中国一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你们奋战荒原,献身边疆的实践,不仅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增辉添色,而且为全国青年树立了艰苦奋斗,献身祖国的时代楷模。你们的壮举已经载入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史册,必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
  同志们,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宏伟的事业,需要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前进。希望你们保持和发扬垦荒队员的光荣传统,并把它传给青年一代。希望新一代垦荒战士接过老一辈手中艰苦奋斗的火炬,把它高高举起,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奋发进取,建功立业,在四化建设的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共产主义新人!
                               共青团中央
                               1985年8月30日
  3、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给大会的贺信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党委并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同志们:
  值此隆重庆祝青年志愿垦荒队到北大荒开发建设三十周年之际,我代表农牧渔业部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三十年前,各地青年响应团中央和胡耀邦同志关于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先后奔赴边疆。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于1955年8月离开首都,率先前往北大荒,到黑龙江省萝北县创建了“北京庄”。随后,哈尔滨、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志愿垦荒队陆续到达萝北。他们高举艰苦奋斗的火炬,向困难进军、向困难冲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把人烟稀少的荒草野甸,开发建设成今天这样繁荣昌盛,具有一定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国营农场。这是值得祝贺的重大胜利。
  垦荒队员是全国广大青年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带头人。在他们的带动下,从五十年代以来,全国千千万万的青年,沿着他们的道路,奔赴边疆,成为发展农垦事业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为农垦事业做出了贡献。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体老垦荒队员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五十年代是农垦事业的开拓、创业时期。这一时期到边疆去的青年,为农垦事业的创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现在,八十年代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时期,摆在我们广大农垦职工面前的光荣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富裕,奋发进取,建功立业。我希望老一代青年和成长起来的新的青年一代,以及农场的广大职工同志,要有理想,有志气,继续高举五十年代青年志愿垦荒队点燃的艰苦奋斗的火炬,团结奋斗,为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锐意改革,勇于献身,奋勇前进,夺取更大的胜利!
                                   何康
                                 1985年8月30日
  4、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周文华在青年垦荒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志、垦荒队员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青年垦荒队垦荒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我代表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向当年的老垦荒队员,向三十年来为开发和建设北大荒做出贡献的所有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最亲切的慰问!并向垦荒队家乡省市派来的慰问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大家记得,在五十年代,正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兴起的时候,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佳木斯等地,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怀着为使祖国繁荣富强的豪情壮志,相继离别家乡来到了北大荒,在莽莽的草原上,英勇顽强地“向困难进军”,艰苦创业。特别是在王震同志率领的十万转业官兵开进北大荒之后,他们汇成一股巨流,三十年来,历经艰难困苦,攻克了前进中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终于把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祖国的北大仓。三十年的历程,是一个不断战胜困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历程,是一个高举艰苦创业火炬英勇奋斗的历程。他们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
  志愿垦荒队员们,对你们所创造的光辉豪迈的业绩,党和人民不会忘记的。今年5月1日,党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五十年代青年志愿垦荒队员代表,胡耀邦同志号召大家要“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今天,正当我们举行垦荒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之际,胡耀邦同志又亲自写了“共青农场”的题词,并且委托中央办公厅向你们转达他最热烈最诚挚的问候,高度评价你们“是值得全国青年敬佩学习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英勇先锋”。
  今天我们同五十年代青年垦荒队员们欢聚一堂,纪念垦荒三十周年。我们共同的感觉是,值得纪念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他们离开城市,来到当时几乎渺无人烟的北大荒,披荆斩棘,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把荒原垦殖成农田,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做出了贡献;他们沐浴在北大荒的风雨之中,特别是经受了十年动乱的暴风骤雨的考验。他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值得纪念的,然而最值得纪念的,是他们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创业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传家宝,是时代精神。
  为了振兴四化大业,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就是:第一,要发扬他们那种一切为了社会主义事业,一切听从党召唤的共产主义精神,做有理想、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第二、要发扬他们那种勇往直前,向困难进军的英雄气概,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第三,要发扬他们那种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革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四,要发扬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党和国家分忧负重,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开拓前进。
  五十年代青年垦荒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值得全省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学习、发扬光大。我们黑龙江省的北大荒,是五十年代点燃艰苦创业火炬的地方,祝愿全省年轻的一代,接过北大荒艰苦创业的火炬,在推进改革,实现“四化”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5、杨华在纪念青年垦荒三十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振兴垦区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发起人、共青农场副场长 杨华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8月30日,是我们终生难忘的日子。三十年前的今天,我们高举着胡耀邦同志亲自授予的垦荒大旗,告别首都,来到北大荒。在纪念垦荒三十周年的时候,胡耀邦同志委托中央办公厅写来了贺信,并亲笔题写了“共青农场”场名。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亲自来我们农场主持召开这样隆重的纪念大会,还有团中央及各有关省、市的领导都远道而来出席了今天的大会。这一切,都使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请允许我代表五十年代的所有垦荒队员,感谢敬爱的胡耀邦同志及中央领导对我们的关怀!向参加今天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同志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同志们,回顾三十年的奋斗历程,我们的心情确实很不平静。三十年前,在北京团市委举行的欢送大会上,当我接过胡耀邦同志亲自授给我们的垦荒大旗时,我曾代表全体垦荒队员表示:“我们将在渺无人烟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村庄、新的生活”。“世世代代昏睡的土地,就要在我们手上大翻身了。”“我们面前有很多困难,但是困难只能吓倒胆小鬼,吓不倒我们垦荒队员。”“我们要坚决实现团中央的指示,使团中央授予我们的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耕种的土地上。”三十年来,我们时刻牢记着自己的誓言,在党的领导下,在胡耀邦同志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同以后陆续到来的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一起,携手并肩,艰苦奋斗,克服了各种困难,在一片荒原上建成了现代化的国营农场。三十年来,我们也在这艰苦的奋斗历程中锻炼成长。在当年的二千六百多名垦荒队员中,先后有一百六十三名同志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入了党,有二百五十名同志加入了团组织,有一百一十八名同志成为各级领导骨干。当年北京、哈尔滨、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的垦荒大旗,至今仍然飘扬在我们耕种的土地上。她将继续鼓舞我们为振兴垦区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三十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我们党提出的“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五十年代,我们志愿选择的这条开发荒原,建设边疆的道路走对了。当时在我们做出这个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选择时,就是为国分忧,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生产更多的粮食。为什么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能够满怀豪情,离开大城市,为开发和建设边疆贡献宝贵的青春和全部的聪明才智?正是因为我们垦荒队员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目标,把个人的成长同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只要有了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就能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就能有所作为,就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即使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不会虚度自己的一生。
  第二、开发荒原,建设边疆,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和献身精神。
  在三十年的垦荒生活中,我们确实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特别是垦荒的前三年,有些困难和艰险,是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城市和关内的年青人想象不到的。但是,不管困难多么大,我们始终牢记胡耀邦同志在我们出发前的嘱咐:“有一千条困难就打破一千条,有一万条困难就打破一万条!”我们就是用这种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北大荒站住了脚,扎下了根。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有困难,同样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和献身精神。正象胡耀邦同志在今年“五一”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五十年代点燃的艰苦奋斗的火把是不应该熄灭的。”只要我们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拓前进,到本世纪末一定能够把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新型垦区。
  第三,青年的健康成长,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三十年来,我们从城市到农村,从马犁杖到掌握先进的农业机械,从不懂管理到学会管理,这些本领都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得来的。记得,1956年耀邦同志在看望我们垦荒队时,曾鼓励我们要善于学习,掌握各种生产技能。最近他又指出,当代青年的成长,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努力掌握科学技术,特别是在今天兴办家庭农场的新形势下,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和实践。我们这些五十岁上下的老垦荒队员要发扬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同时,还要教育下一代,克服困难,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各位领导、同志们,三十年来,虽然我们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党和人民却给予我们很高的荣誉。我们深深感到,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满足和骄傲,更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
  胡耀邦同志要求我们,今年实现人均收入600元,将来还要实现人均收入800元,1200元。这是为我们提出奋斗目标,我们决心,继续高举垦荒大旗,奋发进取,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新贡献!今年,我们全面兴办了家庭农场,初步调整了产业结构,有力地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我们不仅超额完成了播种计划,还新增种了水稻和白瓜籽等经济作物。在家乡亲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办起了运输业和商业,养殖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当前,我们虽然遇到特大涝灾,但我们决不气馁、决不动摇,我们决心千方百计,战胜灾害,减少损失,增加收入。
  我们今后的目标是:坚决办好家庭农场,广开生产的致富门路,争取1990年实现人均收入800元,1995年争取提前实现翻两番,人均收入2000元,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家乡亲人的关怀和支援下,我们决心把北大荒艰苦创业的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把我们亲手开垦的这块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开拓新的天地。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