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迹、文物
第五章 场名、名胜介绍
五、古迹、文物
宝泉岭垦区并不是亘古荒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公元前206——公元8年,就有人类在此生存繁衍。到目前发现的古迹、文物有三处:
1、1973年,省考古部门在二九。农场发现了蜿蜒河遗址,为汉代挹娄人的文化遗址,被称为蜿蜒河文化或蜿蜒河类型。197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研究所和省博物馆考古队在该遗址发掘出两座房子。1978年,省文物考古队又在蜿蜒河以南古遗址发掘出三座房子,经科学测定,大约距今两千年左右。当时蜿蜒河人主要以捕捞鱼类为主。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类似今日的地窖)有长方形和方形两种。它开口向上,外表象一个大坟丘,门开在土堆向南的一面,上上下下用木梯相联。文献上曾记载:“娄人常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从屋内发掘的文物有:陶器、石器和铁器。
2、1973年6月,省文物考古队在二九。农场三十队东北一里多地的地方,发现一座古城,近方形,城周长约1460米,南北城墙各设一门。在城外西北、西南、东南还各有一周长约200米的小方城。在古城西北约半公里处,便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墓群。7月,省考古队对其中的十二座墓进行了挖掘,出土文物300多件,其中有陶、瓷人、铜、铁、金银、玉、玛瑙、水晶、漆器等。从出土文物看,这群墓葬为金代中晚期(公元1115——1234年)墓主人为女真贵族和他们的侍从或奴婢。墓内随葬的珠宝和金银装饰品,十分豪华,其中一套金列鞣(腰佩)已陈列在黑龙江省博物馆。
3、在二九。农场五分场东面发现了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的小城。在三号边防站发现了辽代(公元1124——1218年)的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