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场的巩固与发展
第三节 农场的巩固与发展
加强领导充实骨干
在1952年整顿的基础上,为巩固和发展农场的好形势,1953年春,成立了总支委员会,书记吴惠新、副书记孟兆盛。行政领导班子组成是:场长李在人、政治副场长吴惠新、基建经营管理副场长、刘福华、农业机务副场长张锡九。从而加强了农场的领导力量。同年又从呼兰干校、佳木斯农校、曙光农场、宁安农场和省、厅等单位调来数十名行政和技术干部,1954年,从绥滨、富锦又招收一批拖拉机学员,这些领导力量和骨干力量的加强和充实,为农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机械设备逐年增加
从1953年开始,农场的机械设备逐年增加,1953年调入C—80拖拉机2台,纳齐拖拉机5台,热特胶轮拖拉机4台,康拜因4台和一批配套农具,年末拖拉机混合台已达19台(包括原来万国拖拉机1台),康拜因已达6台,1954年调入C一80拖拉机5台,康拜因1台, 1955年调入拖拉机6台,康拜因12台,年末拖拉机混合台已达31台,康拜因19台。1956年末拖拉机混合台已达到37台,康拜因3l台、载重汽车10台,这就为农场由人畜力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过渡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证。使农场的生产规模得到迅速扩大。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绥滨农场在整顿的基础上加强了领导,充实了骨干,增加了机械,使生产规模得到迅速扩大,使农场不断发展。1953年,年末耕地面积已达2620垧,三年中,耕地面积由非机械化生产的1950年的551垧扩大了4倍多,1954年末耕地面积达4481垧。1955年末耕地面积达6978垧,1956年末耕地面积达10,752垧。1957年末耕地面积达12,017垧。每年平均以2349垧的速度递增。
由于土地面积的迅速扩大,新的生产队也随着不断增多,1953年在老一分场建起新场部(即:现在24队队址)。当年修建了办公室、修理厂、家属宿舍等,建筑面积共3393平方米。并在场部地区开始发电,按上了电灯。各生产队按上了电话,1954年新建4队(现 24队西、5队(现21队),畜牧场(现24队北)。1955年新建7队(现8队)8队(现12队)、6队(现9队)。1956年农场管理机构由原来两级管理改为三级管理,设三个分场。在近思屯东部建起新场部。1957年建起9队(现14队)。土地面积的扩大,生产队的增加,新场部的建设,已使农场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