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4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展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兴无灭资,整顿各级领导班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在这样的形势下,农场分批派出一些干部,知识分子和骨干,参加工作队,到其他农场去参加社教工作。接受“三两”斗争大风浪的考验和锻炼。1965年9月,由其其他场组成的社教工作队先遣队进驻农场,并分派队员进驻各基层单位。每个单位1—2人。调查摸底,掌握情况,物色骨干,11月社教工作分团团长杨春荣副团长吴信达率领社教分团共70多人进驻农场,派驻社教工作队进驻全场各基层单位.每个单位5—7人。设队长,副队长、材料员、妇女队员等。配齐一套班子,既能搞运动,又能抓生产,从此农场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面开展起来。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主要是根据中央“二十三条”精神,开展“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重点是发动群众整顿领导班子,当时干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举得不高”。“混线”“革命意志哀退”“脱化变质”,“腐化堕落”,“多吃多占”等。管钱管物的,有贪污盗窃和贪占行为,即所谓“懒馋占贪变”,对干部的这些错误,发动群众面对面或背靠背的揭发检举,也可向检举箱投检举信,干部上楼洗手洗澡, 自我革命,搞好自身革命化。忆苦思甜,提高阶级觉悟,检查不深刻,不触及灵魂不能下楼,查经济问题采取查死帐(帐本)和算活帐相结合的办法,在问题的结论上,强调重调查研究、重证据,不搞逼供信。
  在社教过程中,做了大量发现骨干,培养接班人的工作,提拔了一批干部;也处理了极少数犯严重错误的干部,对落后的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和转化工作,并培养一批骨干,称之为留下“不走的工作队”。对群众普遍进行一次毛泽东思想教育,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
  社教工作队有严格的纪律,和群众做到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许搞特殊化,和群众打成一片,给群众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对农场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社教成果规定了验收标准,不合格不能撤离,而且还规定对社教成果要进行复查,强调要巩固社教成果,1966年6月社教分团撤离绥滨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