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体制大变动

第四章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期 (1969年1976年)

第一节 体制大变动


1969年1月,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批准绥滨农场组建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编号《设字202》,1968年1—2月,团长凌泽民、干部股长周春清来绥滨农场(政委赵志勇因到北京开会晚来一段时间),开始筹建工作。 首先举办学习班,对原农场干部的问题查证核实,召开群众大会,解放一批干部,宣布吴惠新帮助工作,郭振江抽出去开荒建点,配有贾海涛,李忠义等人。同时撤消了场革命委员会。
  1969年1月,搭起了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三大机关的架子下设14个股,取消了农场机关原有的科室设置,并陆续委任一批原农场机关的干部为副股长、参谋、干事等。春节后现役干部来场,其中有司令部参谋长孙天鳌,政治处主任孙阳,后勤处长许福山及各股的股长、秘书、协理员等。生产队改为连,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正式组建。
  九团组建以后,受二师直接领导,同时接受绥滨县革命委员会有关政治、方针、政策的领导。在组建过程中,团长、政委、司、政、后三大机关以及各股的正职干部、主要负责人几乎全部是现役干部。干部有现役非现役之分,他们之间,政治、物资待遇不同,互相关系微妙复杂。当时有所谓“黄棉袄”和“黑棉袄”之分。在三大机关内部也有矛盾,即所谓“一个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班子不团结,部队乱了套”。这种结构给后来的生产和工作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