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管理局时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第二节 管理局时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1977年2月,绥滨农场党委继九团党委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了全场第三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参加人数550人,会上表彰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发给15、11、13,14、19、20、22等生产队锦旗各一面。1978年3月,农场党委召开了全场第四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参加人数544人。1979年9月,在中共绥滨农场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表彰了大寨式的连队15连、学大寨的先进连队14、16,20、22、26、27、38连,木材厂、场直小学。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农场虽然开了许多全场性的大型会议,特别是国务院召开两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后,场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和上级会议精神,提出战斗口号,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为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开展普及大寨连运动,并提出要把土地建:成“三呼”,即“湿呼呼、热呼呼、暄呼呼”的海绵田。干部、战士、职工,家属起早贪黑,流了许少汗,付出许多代价,但由于指导思想上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口号过空,指标过高,总产和单产不可能达到计划指标。在具体措施上,操之过急,偏重长远规划,基本建设投资高,浪费大,受益小,自然灾害严重。1977年至1978年,两年平均降雨量仅 340毫米,旱灾十分严重,虽千方百计采取灌水、人工降雨开沟修渠等措施,但由于力量有限还远远战胜不了自然灾害,两年粮豆单产平均降到144斤。上交粮大大减少,尤其是1977年,上交粮15,977吨,比1976年减少了一半多。经营成果严重亏损,1977年亏损额达400多万元,1978年亏损380多万元。购置的大量机、泵、管、带、小白龙等。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由于后来管理不善,出现部分工程失修,设备闲置,渠井淤积,机泵管带浪费的现象。但这些努力为农场以后的农田基本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打下了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