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四节 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纠正“左”的错误重新确定正确路线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变,是我国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上级党委的指示,绥滨农场党委于1979年9月11日召开了“中共绥滨农场第六次代表大会”。会议总结了1971年第五次代表大会以来,八年来的形势,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三年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年来的形势。为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这次会议做出了今后的具体措施和规划。提出了今后工作的重心是:“集中力量把农业搞上去”。为完成这一中心任务,这次会议的“工作报告”分析了农业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制定了把农业搞上去的具体规划,规划中首先提出了要改变生产条件,并制定了技术措施。
  “工作报告”分析农业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水旱灾害:农场灾害越来越严重,其中百分之九十是水旱灾害。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主要是涝灾。最近五年来,主要是旱灾,这个旱灾越来越厉害,由十春九旱,发展到夏枯秋也旱。从有雨量记载的1957年算起,到1985年22来,水旱灾害造成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粮食产量大幅度波动的事实:1957年到1967年这11年间,粮豆单产由142斤上升到299斤,其中1959年到1962年连续四年,每年降雨量700毫米以上,造成涝灾,粮豆单产降到68斤。从1968年至 1978年这11个年头,粮豆单产由1968年的233斤降到144斤。其中:1973年降雨700毫米以上,造成涝灾,粮豆单产降到117斤。1977年至1978年两年降雨量仅340毫米,旱灾严重,粮豆单产降到144斤。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每年降雨量在700毫米以上,就造成涝灾,不到400毫米就造成旱灾;第二、农林比例失调;从1975年以来农场耕地面积开始大发展。但是22年的事实说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落实的不好。只抓了粮食生产,忽视了林业的发展。耕地面积逐年扩大,由1957年的18万亩,到1978年扩大到55万亩,增长了3倍。而森林覆被率却减少了26倍,由30%降到4%,其结果是自然植被大量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地面完全呈裸露状态,大风无阻,无限制的蒸发,天上水、地下水接不上,造成土壤长期干旱,特别是近10年来,几乎每年都要有几次8级以上大风,每次都刮走大量的有机质。据调查,1979年5月8、9两日,两场大风,每垧地刮走有机质30吨,全场5个大风口,面积大约有5000垧,每垧地刮走百吨以上,风蚀造成沙包地有1000垧,不能种植作物。第三,土壤肥力下降:这个问题的要害是只忙于当年生产,而顾不上长远打算,一年三件事:种、管、收。年复一年,因循守旧。30年过去了,还是50年代的耕作方法,没有建立一套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土壤肥力逐年消耗,而却很少补充。据调查,大多数农业连队土壤有机质每年2%到3%下降。由于大量的秸杆做烧柴,不能还地养地。还有拖拉机压地,据有关调查,拖拉机常年往复在田间作业,从翻、耙、播、镇、施肥、喷药、除草中耕、直到收割,一年拖拉机压地面积占80%到100%,造成土壤有机质加速分解,原来良好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由肥变瘦。因此,现在的土壤既怕旱,又怕涝;第四、机具长期不配套:由于机具不配套,机械效率不能充分发挥,其结果是,一是影响农时,二是达不到标准作业,三是造成草荒,四是大量占用劳动力,五是成本提高。”
  “工作报告”提出把农业搞上去的主要条件是:“第一、要把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搞上去:影响农业产量最大幅度波动,造成单产不高,总产不稳,主要问题是水。从我们农场自己的特点 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做出今后三年的全面规划,明确主攻方向,确定具体步骤,集中主要力量,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机械力量,把以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搞上去,以最快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二、把林业搞上去,建立防护林带,要大搞营区,路旁绿化、道路林荫化、营区林海化。同时,还要注意发展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果树。第三、提高机务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要贯彻好十个标准化的要求,提高标准作业的水平。
  “工作报告”提出把农业搞上去的四项技术措施是:第一、改进耕作制度,中心是深松少耕,立足于提高耕作技术,合理保墒用墒,防止土壤结构破坏,增加产量。第二、积极增肥养地,第三、培育推广良种,要努力选择引进、培育,推广早熟高产、抗逆、质佳和适合农场栽培的优良品种。
  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工作重心的转移
  在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指导下,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林彪、“四人帮”制造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农场第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在3年调整期间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集中力量把农业搞上去,而把农业搞上去的主攻方向是把水利搞上去,这个任务能不能按计划完成,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呢?(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农场进行了领导班子调整和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使各级党组织增强了团结,提高了战斗力。在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中充分发挥出党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抗旱斗争中这种作用发挥的突出,出现了一批先进党支部。但也有少数班子党员干部不同程度的存在党风不正,主要表现在:思想不解放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因循守旧,不研究新情况,不解决新问题,工作推着干,企业管理不善;缺乏民主空气,少数人说了算办事不同群众商量,解决问题不经群众讨论,“一言堂”,“家长制”领导;支委分工不负责,互相推诿,该管的不管,得罪人的事溜边,对自己有利的事抢着干,到处讨好,民主制度不健全,长期不开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有问题不摆到桌面上,把党内问题向群众透露,争谁说了算,有的互相利用,拉关系,安插子女,搞特殊,谋私利,通过家族亲属,同乡等关系搞小圈子违背党的原则,影响班子团结,不严格执行“四服从”的纪律,执行上级指示不严肃,不认真;个人主义抬头,要工资,闹待遇,讲享受,不讲贡献,不讲风格。从全场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出发,着重进行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进行搞好党风的教育。特别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党员中的领导干部要带头搞好党风,带头执行《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二是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则教育,使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进行四化教育使党员明确新时期总任务和3年调整的重要意义,在完成每项任务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要树立党性强,守纪律、顾大局、识大体、廉洁奉公,公而忘私,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好干部,好党员3 四是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党规党法的教育,使党员懂得党的性质纲领,目标和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使党员懂得党规党法,增强党的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中心环节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党的纪检作用,维护党规党法,严肃党的纪律,切实搞好党风。(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端正思想路线,这是适应工作重点转移,搞好四化建设的关键。
  成立西南片作业区  
  鉴于农场西南片生产队离场部较远,生产指挥、交通运输、医疗、教育等方面都比较困难和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农场党委经请示宝泉岭农场管理局同意,于1981年4月15日,下发了文件,决 定成立作业区,作业区管理范围包括24、25、26、27、28、31、32、33、34、35、36、37、38、39等生产队,24队修理所、28队分库、23队卫生所、分机、二中。作业区设在28队,作业区设党总支委员会,领导成员有书记龚加培,主任张文翰,副主任熊智、尉洪军。
  5月5日在作业区召开成立作业区大会,场主要领导,机关科室领导,作业区各单位书记、队长参加了大会。
  战胜1981年严重涝灾
  1981年,小麦、大田作物长势都很好,但这年遇到了严重的涝灾,5月份降雨量82.3毫米,比1980年以前24年同月份平均降雨量43.6毫米多38.7毫米;6月份降雨127.5毫米,比1080年以前24年同月平均降雨量78.0毫米多49.5毫米;8月份降雨量215.0毫米,比1980年以前24年同月平均降雨量115.5毫米多99.5毫米;9月份降雨量53.7毫米,比1980年以前24年同月平均降雨量7.8毫米多45.9毫米。据气象资料分析,1981年4—5月为涝,6—7月为重涝,7月下旬一8月中旬为涝,9—10月为重涝。
  由于涝灾严重,尤其是降雨集中在5、6、8、9等月份,给麦收、大田管理、秋收都带来严重困难,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有 35,000亩未播上种,小麦绝产12,000亩,同时造成严重的穗发芽,赤霉病,大豆绝产15,000亩,玉米绝产22,245亩,当年亏损272.9万元。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全场干部、职工、家属在党委领导下,艰苦奋战,麦收时,场领导分三片指挥,机车统一调动指挥,采取各种防陷改装,灵活作战,那里能收就收那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损失。在抗灾中,许多干部、党员不怕吃苦、不怕疲劳,做出了贡献。
  表彰1981年度先进集体和个人
  1982年3月12日,党委下发了(82)第2号文件:“关于表彰1981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
  决定指出:“在灾情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1981年,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家属不畏惧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六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发扬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吃大苦,耐大劳,团结一致抗灾夺粮,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取得了很大成绩,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和优秀人物。
  为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打翻身仗的信心,继续在全场开展为四化立功创模活动,农场党委决定:
  授予8队等9个单位为场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授予4队养羊班等58个班组和1队CK4—004自走康拜因等50个车(船)组为场先进班组的光荣称号。授予4队汤秉渊等26名同志为场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授予1队孙恩加等406名同志为场先进生产者的光荣称号。给予3队于普忠等566名同志通报表扬。
  另外,党委给予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光荣牺牲的好青年陈云富和见义勇为的好干部李静滨、薛福昌同志奖励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