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种子
第一章 农业
第四节 种子
品种演变
1958年后,小麦主要选用抗赤霉病,杆高,口紧不落粒,不易穗发芽的品种。主要有甘肃96,秃布齐,合作2号,合作6号,合作5号(早);大豆主要品种有荆山璞,满仓金、黑龙江41(极早):玉米主要品种有黄金塔、白头霜。
1962~1965年,小麦主要选用耐密植,抗逆性强,产量中等,口紧的品种。主要有东农101,合作6号,松花江7号(中早)3大豆主要品种有东农4号,黑龙江41(极早);玉米品种有黄金塔、白头霜。
1966~1979年,小麦主要选用早熟,抗倒伏,口适中,耐肥,耐水的丰产品种。主要品种有克涝3号,垦149(早),辽春4号 (早);大豆主要品种有繁11,合交6号,合6—11,黑龙江41(极早),黑河3号(早),北良205;玉米除继续种植黄金塔外,逐步推广单交玉米种,主要品种是103×牛11。
1980~1982年,小麦选用品种继续向丰产,耐水肥,中杆,杆强不倒伏,口适中易脱粒的方向发展,主要品种有克涝3号,克旱 6号,沈68—71(早);大豆主要品种有合丰22,黑河3号(早),合交 13(早);玉米除继续种植黄金塔外,积极推广单交种103×Wl53V。
1983—1985年,小麦主要品种有克丰3号(即751),克旱9号;大豆主要品种有合丰22。红丰2号(中早),合丰24(中);玉米除继续种植黄金塔外,从西德引进玉米品种木挺、品拖、夫尔拉等。
小麦,大豆品种,每年都以中晚熟品种为主,占70~80,称当家品种;其次,小麦为提早收获,缓和麦收压力,大豆为缓和中耕管理的压力,防止贪青,都种植一定比例的早熟品种,占20~30%,称搭配品种。玉米品种还没有理想的单交种,仍以种植黄金塔为主。
良种繁育
1956年,在老场部(现24队南)建立试验区,1957年迁到现19队北。主要任务是进行品种的生产试验,三大作物播期试验。1960年正式成立良种队(现医院附近)。以良种试验和栽培试验为主要任务,坚持试验区与大田相结合的原则。1962年良种队迁到现14队处。1970年末迁到20队处,更名科研站。科研站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负责全场的农业科研工作;二是林业育苗。“科圃合一”,以农业科研为主,林业育苗为次。1979年苗圃独立。
农场科研主要开展的内容是;引进良种进行小区试验,进行品种观察和品种对比,按上级科研部门布置进行三大作物的区域试验,对有希望的品种同时进行生产试验,1971年正式进行生产试验,良种试验遵循边试边繁的原则,一个优良品种只要通过生产试验确定推广,就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种子。
1975年以前,农业科学试验存在“百花园”的现象,试验目标不明确,如开展了三大作物杂交育种项目,造成了任务量重,品种多、乱、杂的情况,这主要是“快引快发现,不行就淘汰”的育种指导思想的结果。
1976年后,加快了良种繁育和推广的速度。如克丰3号,即“751”小麦良种从引进到繁殖推广只用3年时间,就成为全场推广的主要栽培品种。
科研站为生产队提供一级良种,由生产队再进行高倍繁殖,扩大推广。主要良种繁育点有14队,9队。
农场的良种繁育工作,1978年以前主要贯彻“四自一辅”方针,即:自留,自选、自繁、自用,辅之以调剂的种子工作方针。1980年以后,贯彻“四化一供”的种子方针,即“大田留种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质量标准化,以场为单位,统一供种。
1985年,种子公司的成立加强了种子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经营管理,三大作物的种子基本是优良品种,除保证全场生产外,两年向外销售818吨种子,盈利118,600元。
种子化验
1959年3月成立种子化验室,有2人。负责全场小麦,大豆,玉米种子的室内外品质检验和发芽试验等。
1963年7月,种子化验室扩大为粮食化验室,有3人。负责全场各主要作物品种的种子检验与发芽试验。并对全场的粮食上交,大豆出口,口粮储备进行品质检验。
1969年九团时期,新建13个农业连队,团部成立中心化验室,有5人。同时,在26队,28队设化验点,各配3人。负责西南片13个连队的种子,粮食化验工作。1982年撤销。
1980年7月,为加强种子的化验和保管工作,除在场部地区设中心化验室和片上设化验点外,各生产队都配备一名专职保化员。负责各生产队种子、粮食保管,晒场指导与粮食上交化验工作。
1983年3月,种子化验和粮食化验分开,生产科设种子化验室,负责人王志华,全室2人。
农场三大作物达国家标准比例:
小麦:达国家三级标准占留种量20%;级外:90%以上占留种量60%;85%以上古留种量15%;80%以下占留种量5%。
大豆:达国家一级标准占留种量5%;二级标准占留种量 10%;三级标准占留种量80%。
玉米:达国家级标准85%以上占留种量23%;80%以上占留种量75%;79.9%以下占留种量2%。
种子选留
60~70年代,大豆,小麦种子主要采取田间片选的方法,选择长势良好,成熟一致,品种提纯。病虫害较轻的地段为留种田,单收单晒单储;玉米主要是采取株选方法,在大田收获前选择成熟度好,子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株穗,在田间扒皮晾晒,单收带穗储存。播种前用人工脱粒,去两头,留中间。
由于晒场多是土晒场,种子干燥愣,必须多晒太阳,多出风,严防发烧和霉堆。多数生产队没有种子库,主要采取露天入囤的储存方式。种子囤封好盖严,经常检温,挂牌设标记,注明数量,品种、水分、发芽率、清洁率,千粒重等。
70年代,各队种子田、对推广的优良品种做到四优先。这个时期,多数生产队都有了水泥晒场、种子库、和晒麦棚。
种子保管
种子一直是在各生产队储存保管,1985年全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以后,种子由家庭农场保管,后又改为生产队统一留种和统一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