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渔业生产
第四节 渔业生产
农场渔业生产始于1957年,主要是在黑龙江、松花江捕鱼。当年建打鱼队,职工40人,木船5只。当时,黑龙江鱼种主要有大马哈、鳇鱼、胖头、哲罗、鲫鱼、鲤鱼等,松花江鱼种主要有:鲫鱼、粘鱼、白鲢、鲤鱼等。1975年有了小型机船,1979年,有了捕鱼机船。
养鱼业开始于1977年,建鱼池60亩,当年6月13日从佳木斯引进鱼苗33万尾,品种有草鱼、白鲢、花鲢,成活率33%。同时从浙江引进夏花10万尾成活率25%。当时,养鱼条件较差仅有2眼机井一台水泵,秋季又建一15亩的越冬池,由于缺少经验,秋季水过晚,造成双层冰加上冬季池内缺氧,造成大批死亡,死鱼挂在冰中间,每平方米7—8条。损失惨重。1978年又建鱼池90亩,当年秋出商品鱼2600余斤。1979年,全场养殖水面积150亩,捕捞商品鱼6千余斤。1982年,全场养殖水面已达530亩,养殖技术有了提高,当年产商品鱼2万斤,1984年养殖水面全部转让给个人,经营水平参差不齐,越冬鱼死亡严重,1985年养鱼数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