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房屋简介

第三节 房屋简介


一、马架子房:
  就是就地取材,用木棍子支成人字架,然后苫上毛草,里面搭上火炕。房屋低矮简陋。造房速度快,用料省,简单易行。这是建场最早的建筑方法。 二、地窨子房: 也叫地窝棚,房体为半地上半地下式,地下50公分左右,屋墙为土坯或土叉墙,也有直接挖草垡子垒起,一米多高,开小窗户,房宽4米左右,房屋高不足2米,房架檩子用当地杨、桦、柞树原木,柳条做房扒,抹上大泥,苫上草即可居住。此房简单易建,保温,比马架子房好一些,但比较阴暗、潮湿,室内狭窄低矮。
  三、干打垒房;
  墙的四圈用两块木板夹好,两块木板中间宽50公分左右,中间填黄土夯实,一层一层垒平口后,房架放好,钉上木檩子铺上树条作房扒,抹上大泥,苫上草,墙内外抹一层泥约3公分,屋内棚有糊纸棚、有钉上灰条抹白灰,这样建的房屋速度快、省工,但耐久性差。
  四、拉哈辫房:
  在50年代不论是建筑材料,还是实用价值,都是比较理想的居住房屋。其建造是,就地取材,利用当地野草大叶樟和小叶樟为主要原料,用一把把草拧好放入泥浆池中,泥浆做为粘结材料,拧成一个个的4—5公分粗,一米长的泥草辫,然后放成一个个小垛,放3~4小时后,再用它编成拉哈辫墙体,墙编成后立上房架钉上檩木,用柳条或其他树条作房扒,抹上大泥,苫上小叶樟或大叶樟草盖,拉哈辫房大体基本建成。室内抹泥沙,墙糊纸棚。优点是墙不会断裂,保温性能好,取材方便。
  五、大坯房
  是用草、麦秸切碎和泥制成土坯,土坯干后砌墙,其他工序与干打垒房同。
  六、叉墙房:
  用碎草、麦秸和泥一层一层砌起,但叉墙一次不能叉得过高,又一次一般高度不能超过一米,叉好等l~2天后再叉,一次叉起水分大容易变形,其他工序与干打垒同。
  七、木板房:
  先打好地基,基础要防潮。然后用柱脚把房架立好,放好檩子。树条做房扒,抹大泥苫草盖,墙用木板,柱脚内外两层木板,中间填锯末。这种房结构简单易建,外形也比较整齐,但用木料太多,而且不防火。
  八、穿靴戴帽房:
  也叫砖基土瓦房,地基用砖打底,有的砌到窗台以下,而后用大坯砌墙,上好房架挂好檩子,用柳条做房扒抹上大泥坐上瓦即可。
  九、砖瓦房:
  用砖、水泥、木材、白灰、土瓦做材料,墙砌好后,上好房架,钉上檩子扒板,扒板上铺上油毡纸,挂上瓦,房内抹灰棚,粉墙。
  在房屋设计上分:青年房,—般36平方米,两屋一厨。老职工房(小五户)42平方米,两屋一厨。大五户,52平方米,三屋一厨。老干部房,64平方米。四屋一厨(有客厅)。
           历年建筑面积统计表
                          单位:平方米


注:84年自建公助房屋面积10,382.5平方米,157户;85年自建公助房屋面积4,879平方米,100户;自费建筑面积433平方米,15户,共计5,312平方米,11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