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整党整风

第五节 整党整风


1952年冬至1953年初,根据1952年9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做出的“关于加强国营农场工作的决定”精神,在黑龙江省农业厅和富锦县委的领导下,派以吴惠新为组长的工作组,在农场开展了整党整场工作。这次整党整场,主要是根据《决定》精神,结合本场当时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肯定农场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针对农场存在的“产量低、成本高、浪费大”的现象,从思想上,组织上,经济上进行认真整顿,开展冬训,进行民主补课,清产核资、紧缩编 制、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从而总结了经验教训,提高了思想认识,加强了计划管理、定额管理、成本核算概念,进一步明确了建场方针。整顿后,调整了领导班子。健全和加强了组织机构。这次整顿,为农场的顺利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7年11月,绥滨农场在上级党委领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始了“反右”的斗争。本着运动、生产两不误的原则,场成立运动、生产两个班子。运动领导小组组长吴惠新,成员有孟兆盛、赴上吉、王文海、田德雨。生产班子组组长王杰,成员有刘风林、逄甲东、郭振江。省委派工作组指导这次运动。
  运动中鸣放出800多条意见,贴大字报300多张。党委根据“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多数有意见的人给予帮助,不给处分,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对在运动中发现的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要清除出党。运动中定一名“右派”分子,一名党员被开除党籍,一名党员干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后来落实政策陆续都纠正了。
  1959年11月至1960年初,春节前后,场党委为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和上级指示,在党内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中心思想是坚持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批判“右倾”保守思想。针对当时二分场的主要领导干部开展批判,勒令他们检查。先后召开了党委会,扩大到分场主要领导干部的党委扩大会,扩大到基层党支部主管领导干部的党委扩大会,历时三个月左右,少数所谓有“右倾错误”的干部被下放到基层劳动,调离了重要领导岗位。以后,做了甄别。
  这次“反右倾”斗争,伤害了部分实事求是的敢于讲真话的子部。助长了以后“五风”的抬头和泛滥。
  1965年11月至1966年6月,在绥滨农场开展了点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上级党委派以杨春荣为团长,吴信达为副团长的社教分团共70多人进驻农场,分派社教工作队进驻各基层单位。
  这次运动主要是根据中央“双十条”和“二十三条”精神,开展“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重点是发动群众,整顿领导班子。当时,干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举得不高”、“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不够”,“阶级混线”、“革命意志衰退”、“多吃多占”等。对干部的这些错误,发动群众进行面对面或背靠背的揭发检举。干部“上楼洗手洗澡”,自我革命。在社教运动中,做了大量发现骨干,培养接班人的工作,提拔一批千部。也处理了极少数犯严重错误的干部。社教队有严格的纪律,和群众做到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运动中,进行了党员重新登记工作。对社教成果规定了验收标准,不合格,社教队不能撤离,而且还规定对社教成果要进行复查,强调要巩固社教成果。这次社教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伤害了不少干部,尤其是不少基层干部。
  1969年4月20日至1970年3月,九团党委组织领导了整党建党工作。这次整党建党的指导思想是:“以毛主席‘五十字’建党纲领为指针,以‘九大’制定的新党章为标准,以战备为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大批判为动力”。在这次整建党中,九团指责原绥滨农场是叫旧农场”推行修正主义路线,诬蔑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是“黑修养”大加批判。这次整建党,全团共分三批进行,共有49个党支,部和520名党员参加,占党支部总数的92%,占党员总数的90%。
  通过落实“吐故纳新”政策。清除了混入党内的“日本特务”1个,取消预备党员资格1名,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名,受党内警告处分3名。“纳新”党员166名,建立新党支部47个。这次整建党,组织了160多人组成的工作队和工作组。
  这次整党党内外不分,执行了“九大”的“极左”路线,有些纳新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思想偏激,造成了以后党的组织不纯,思想混乱,降低了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
  1974年,九团党委执行兵团党委和师党委的指示,从11月30日至12月14日,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机关“开门整党”,党委也参加了这次整党,参加人数106人,这次整党的基本做法分动员学习、三查、总结提高三步进行。动员学习的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中央26号文件、《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自由主义》、“新党章”及党员的五条标准。三查是查思想、查作风、查干劲。
  从1974年2月开始直到1977年,每年都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把整党贯穿在基本路线教育之中。从1974年,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主要是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大”精神为中心,继续抓好“批林整风”,加强党支部建设,抓好所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九团成立了路线教育办公室,主要任务是:抓看书学习,批林整风、党的建设,重点抓班子建设。党委要求首先要抓好党员学习,要学习好毛泽东同志的《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五十字”纲领,“新党章”等。注意纠正党支部不抓大事。只埋头事务的倾向。抓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实行“老、中、青三结合”。反对“一言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搞好班子团结建设。搞好“吐故纳新”。  
  1977年,松江农场革命委员会继续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从1月中旬开始,至9月底结束。主要内容是:一、把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作为全年的中心任务。二、加强党的建设,进行组织整顿。三、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四、学习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这次运动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学习发动。第二步是开门整党。召开支委会、支部大会)群众大会,开展三批,即:批判资产阶级思想作风,批判懒散作风,批判骄傲自满。然后讲评领导班子,召开支部大会,群众派代表参加,党员进行自我总结,群众讲评党员。最后,做整党总结,制定“革命化”措施。第三步是,巩固整党成果,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深入揭批“四人帮”;建立建全党的民主生活,党课教育制度:制定定期开门整党制度。
  1977年10月至1978年5月,松江农场党委遵照上级指示精神,进行一次整党整风。共分四批进行;第一批,从1977年10月开始,至12月中旬结束。场抽调46人组成10个工作组,派驻5、15、167 18、31、32、34、36、37队,渔场10个整党单位。第二批,从12月中旬至1978年1年底,场党委和机关整党整风。第三批是,从1978年2月中旬至3月底,28个农业生产队全面铺开整党整风。第四批是,从1978年4月初至5月中旬,场直20个单位全面铺开整党。
  这次整党整风的主要方法是上下结合,党内外结合,抓住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突出重点人和事。主要步骤是:第一阶段,学习文件,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揭批“四人帮”。第二阶段,发动群众,揭露矛盾,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教训,解剖世界观,开展思想交锋。第四阶段,执行党的政策,在整党的同时,搞好组织整顿。并和清经济结合起来。各整党单位都成立了清经济领导小组,小组由3~5人组成,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任组长,工作组一人参加,还吸收业务熟的财会人员、老工人、党、团员骨干分子参加领导小组。清查内容是,配合整党整风清钱、清粮、清物。党委在总结这次整党整风的主要收获是:党员和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加强;加强了全场干部和群众,党员和群众的团结;清经济整顿企业取得了收效。
  1978年8月至1979年9月,农场结合“双打”运动,进行一次整党整风。参加党支部59个,参加党员935名,占党员总数的80%,在运动中吸收新党员17名,调整了18个党支部的领导班子,调动和提升干部35名。经过这次整党整风和调整党支部班子,有3个党支部由原来二类变为一类,有2个党支部由原来三类变为一类。整顿后,全场一类支部19个,二类支部36个,三类支部4个。
  1983年10月下旬,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公布后,农场党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为了做好整党前的思想准备工作,号召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认真学习好《邓小平文选》和《党员必读》,提高思想认识,做到未整先改。
  根据中央整党《决定》精神,按照中纪委、省委、总局党委和管局党委的部署,1985年12月,管局党委派驻场的整党联络组,在组长陈景祥(延军农场工会副主席)的带领下,一行4人进驻农场帮助和指导整党工作。
  参加这次整党的有场党委、行政两个领导班子和机关、公司等12个党支部,共194名党员。其中,场级党员干部10名,科级党员干部11名,一般党员干部112名,工人党员21名。
  这次党委、机关整党。分三个阶段进行。1985年11月30日至1986年1月30日,为系统教育边整边改阶段,1986年6月9日至6月30日,为对照检查集中整改阶段;7月3日至7月15日为组织处理党员登记阶段。
  在整党中,针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党性不强,讲关系不讲原则,讲面子不讲党性,讲个人得失不讲全局利益等问题,突出进行了思想、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促进改革是这次整党的基本方针之一。在这次整党中,进行了“三清十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