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职业中学教育

第五节 职业中学教育


农场的职业中学教育始于1980年,同年5月,在北安管局龙镇职业高中现场会的推动下,场党委把职业中学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在一中附设了农机、农学两个班,招收学生90名。1981年,招收学生160名,开设了农学、农机和师资专业班,仍由一中附设。为了适应农场专业人才的需要,教育科紧紧依靠社会力量和劳资科,林业科、畜牧科,电业所等部门,联合开办了一年制职业高中班,招收学生180人,开设了林业、淡水养殖和电工专业。
  1982年3月21日,职业高中开始独立设校办学。场党委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为了促进农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决定撤销设在24队的修理所,改建为职业中学,抽调得力干部到修理所负责接管和改建学校的任务。校长汤秉渊,书记任立志、副校长王发仁,张元霄。校领导和广大职工一道开始了紧张的建校劳动,改大修车间为食堂,改机架车间为教室,改烘炉、翻砂车间为宿舍,并自力更生制了铁床,饭桌、桌椅,经4个月的紧张施工,于7月完成了改建学校任务。
  独立建校初期,场党委决定把修理所的房屋和部分设备归属学校。修理所房屋面积l,820平方米,锅炉房面积160平方米,食堂面积80平方米,职工宿舍面积100平方米,设备有车床、刨床、电焊机各1台,有电气、烘炉、木工房等,还有部分钢材。
  1983年,该校学生总数达540人,其中,新招收学生300人,学生上课没有教室,300名学生分设男、女生两个班,男生班140人,在食堂上课学习,女生班160人,在会议室上课学习。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育科从一中、二中、6队学校选派部分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到该校任教,鹤岗中师内招4名毕业生亦分配到该校担任教师。教师增加到17人。校长汤秉渊、副校长张元霄主管教学,副校长王发仁主管生产。
  1984年,校长张元霄,书记汤秉渊,3名副校长分别是王发仁,阎广信,张宏。同年9月成立团委,全校学生达650人,教师29人,其中,新招收学生200人,当时,部分职工认为:当职工是种地,不当职工亦是种地,晚种地不如早种地,退学风一时盛行。场党委和学校领导面对这种情况,认真组织讨论和研究,走访了学生家长。部分干部建议,职业高中的教学内容要适应农场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专业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劳动就业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总结了经验教训,在学生中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制止了这股退学风。
  1985年秋,学校的农机具已基本配套,主要设备有:东方红—54、胶轮拖拉机—55、手扶拖拉机各l台、北大荒—3.5康拜因1台,播种机3台,中耕机3台,龙江一号l台,双列耙1台镇压机3台,管局投资3万,建起塑料水稻育苗大棚1栋。
  该校为了使专业向横向发展,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道路,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农学专业由原来教授大豆、玉米、小麦科目增设了水稻科目,农机专业增设了小型农机具科目(小四轮,三条腿、插秧机)。并把旱地井灌水稻栽培技术作为教学内容和科研项目。在实习农场种20垧水稻,师生们结合课堂学习,掌握了水稻栽培技术,20垧地亩产553斤,创农场寒地井灌水稻的最高记录,并写出了《寒地井灌水稻栽培技术》的论文,推广到整个黑龙江垦区。
  1985年4月1日,学校搬迁到场部。新建的教学大楼面积为1420平方米,宿舍面积700平方米,食堂面积320平方米,操场面积3万平方米。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机构,设有校长、书记办公室,不同专业的教师办公室、团委、党、团支部会议室、教导处、后勤处、财会室、学生会、广播室、阅览室。原24队校址为实习基地,现校址为教学基地。校长张元霄,书记汤秉渊,2名副校长是王发仁、胡少安。全校师生总数484人,教师37人,后勤工作人员77人。
  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成为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制定了“6.3.1”(即智6,德3,体1分)考核标准。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制定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示意图。
  为了发展农场的第三产业,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通过,半年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实践,编写了《绥滨农场职业高中绣针法讲义》,并设计了许多绣花图案,供成品生产使用。随着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将水稻的栽培技术提高到了更新先进的阶段,从总局生产处引进一套价值10万元的水稻育苗机,插秧设备,水稻平均亩产提高到700斤以上,每亩纯盈利100多元,120名男学生掌握了操作技能,有力地推动了农场水稻生产的发展,除此之处,还开设了家禽饲养专业,以栽培黑加仑、葡萄为主的园艺专业、手绣、机绣和服装裁剪、制作等专业。
  同年9月,有141名首届毕业生,多数成为农场的骨干,有的是水稻行家,有的是机车驾驶员,有的是绣花老师,有的是生产队团支部书记、并有两名学生在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几年来,学校善始善终地坚持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道路,成绩显著。1982年被评为管局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83—1984年被评为先进科技单位,1985年被评为管局教育先进单位、总局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农牧渔业部“国家农业部教育先进集体”。现列为省重点甲级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张元霄被评为总局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书记汤秉渊被评为省职业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郑广祥被评为总局优秀教师,唐福祥被评为管局优秀教师。
           职高党、团员教职员工、学生发展情况统计表



  说明:毕业生数,1983年90名,1984年340名;1985年141名。1980~1984年为一中附设,1985年独立设校。
         职高种地面积及收入情况统计表  
                             单位:垧、元


说明:总收入:1982年16,5283
  1983年77,880元;  
  1984年146,2003;
  1985年171,240元。
  1985年栽培黑加仑8垧。
             全场教师转干、党、团员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