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职工业余教育

第六节 职工业余教育


1958~1966年,农场职工主要由本地人员和四川转业官兵,山东支边青年、山东移民所组成,文化程度不一,而且大部分偏低,场工会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普遍开展了扫盲和初等文化教育,开办了业余高小、初中班,职工学习的热情很高,成绩显著。1961年,扫除文盲1,085人,占文盲总数的73%。
  在“文革”期间,职工教育事业亦同其他事业一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队伍解体,职工辍学,职工教育工作被迫停止。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职工教育工作又重新提到了农场建设的议事日程。198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1982年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央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五大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和《关于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工作若干问题通知》。三个文件下达后,农场于1982年4月成立了“职教办”,设专职职教干事。负责此项工作。同年11月14日,1,500名职工参加管局“双补”统考,合格人数为117人。场为了把职工教育与四化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开办了“双补”学习班。1983年3月27日,场职教办面向全场职工命题考试,参加考试的人数为626人,合格人数为307人。为了使全场青壮年职工文化水平的提高达到“双补”标准,教育科开设了“双补”培训班,为各生产队培养了“双补”教员。1984年2月20日,25日,28日3次考试,合格人数为868人。3年来全场参加“双补”3,098人,已获得合格证的1,352人,截此1985年底,共完成初中合格人数2,252人,占应补对象的80%。
  1984年,配有成套的监视器材,录音机等教学用具,招收英语大专学员44人,先后有5名教师任课,专职教师1人。
  1981年~1985年,农场考入中央广播电视中专学校的学员346人,其中,农业专业122人,农经管理专业122人,畜牧专业102人参加自学的人数50人,1985年,企管专业12人,财会专业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