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计划生育

第六节 计划生育


农场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从1965年开始的。当时东北农垦总局号召计划生育。场党委副书记刘继全带头作了绝育手术,其他党员干部也都积极响应号召,有些老职工已深受孩子多、负担重之苦。所以,这一次提倡计划生育很容易被群众接受,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第一批做男扎19例,女扎数例。以后又接连做了几批,绝育人数约50人。
  “文革后”,人口增长出现无政府状态。自然增长率达36~37%。1972年,计划生育重新被提出来,医院立即组成计划生育手术组,面向基层,深入生产队,在农闲季节到各队做绝育手术。这支手术队坚持了3年。
  1976年,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设计划生育办公室。
  1979年,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场掀起高潮。医院成立2个手术组,一个组下队,一个组在医院。管局又派出一个手术队支援本院。仅1979年11月至1980年1月的2个月间,有300人做了女扎,男扎8例。剖腹产数例。1979年末,有325人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每人发给奖金100元。对那些强行生育第三胎者,开始实行必要的经济制裁。  
  1980年后,“一对夫妇一个孩”已成为每对新婚夫妇必须遵循的制度,符合条件的,发给准生证。1985年人口出生率降到7.66‰。1984年7月1日,开始建立婚前检查制度,申请结婚者男女双方通过健康检查,方可登记结婚。为了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农场还做出了一些相应规定。
  器械革新:1972年以前,做结扎手术采用的是旧式操作方法和传统的器械(胎盘钳和阑尾钳),使用这些器械一天最多能做5~6例手术,不但手术时间长,绝育者感到痛苦,还常常因多次夹取输卵管损伤其他脏器和附件,手术后留有腰痛的后遗症。胡国昌经过反复思考和琢磨,设置了一个输卵管钩,成功的运用于临床。
  切口位置选择:按有关书籍介绍,使用胎盘钳和阑尾钳,输卵管处于看不见,摸不着位置,所以,不可能一次夹取输卵管,有时几次甚至十几次,胡国昌通过无数次的图谱模拟,终于找到了较为理想的切口位置。原来一例手术需40—60分钟,改进后只需12~15分钟,最快的8分钟,更主要的是绝育者感觉良好,手术后即能自己行走。利用新的操作方法和输卵管钩所做的绝育手术达2,000多例,无一例医疗事故。
  附:1977~1985年人口增长及计划生育统计表
            历年传染病发病资料统计表
                             单位:万分之



          1977~1985年人口增长及计划生育统计表
                             单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