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影
第四节 电影
1955年下半年,农场进一台南京产16毫米手提式放映机,配备放映员2人。一般都是露天放映,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观众都自带板凳,穿着皮袄、大衣、戴着大皮帽子坚持看完。
1957年,又进一台南京产16毫米手提式放映机,经常到各生产队放映,有的在大食堂等屋内,大部分在露天放映。
1959年,进一套“八一”产35毫米放映机,放映人员已发展到7人,并成立了电影队。
1966年,场部建起了一座800多平方米的俱乐部,结束了场部地区露天放映的历史。
1969年,又进4台16毫米放映机,3台3.75毫米放映机。电影队人员已达19人,并配备了一台小型车。放映场次猛增,上座率达100%,除场部定点放映外,几乎几台放映机天天下队放映,有时白天在场部放映,晚上下连队放映,有时两个连队串着放,这队放完一卷,邻队来车取回再放。
1972年,由于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场,各生产队纷纷建起280~420平方米大食堂,放映条件得到改善。
1979年,进一台35毫米放映机,并带有座机,可随时流动放映,由于城市知识青年大批返城,再加上电视机的出现,电影放映场次下跌,上座率有时降到50%。
1980年,电影院萧条,1983年后,电影队承包给3人,放映场次上座率略有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