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编 史话第一章 封建地主集团一一五大火犁公司封建地主集团一一五大火犁公司辛亥革命并未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爱新觉罗氏在绥滨的招揽大段政策,辛亥革命后,仍继续使用,甚至更彻底,更完备办法更精密,农民更进一步受剥削。民国以来的黑龙江省的新官僚,新军阀,几乎无一不在绥滨置地,地主阶级内部,起了剧烈矛盾与竞争:新的权贵,民国元年的宋学连,民国七、八年的朱庆澜、“黑龙江省长”鲍贵清、孙立成,民国十二年后的吴俊升直到万福磷,代替了旧的齐翰林、纪风台,陈雪楼,周树模、杨太时之类,这种斗争的剧烈,乃至组织集团依赖外国资本与势力甚至发展成武装冲突;而参加掠夺集团范围之广,包括江浙财阀官僚,如郑永昌,“太古轮船公司经理”陈陶遗、周大容等,这种斗争一直延续到“九一八”,日寇占领东北,在绥滨没收大量土地时,才告一段落。
新的官僚,军阀、地主,采取新的办法霸荒,垄断与榨取农民。首先,组织集团,进行集团霸占与经营,这就是著名的绥滨五大火犁公司。民国元年,江浙财阀以郑永昌为首与美国人巴尔木合资创办的火犁公司;民国四年江苏财阀官僚,以陈陶遗为首的东井公司;浙江地主官僚,以周大容为首的智远公司;河北省地主集团,以朱庆澜为首的近思公司3黑龙江省的新军阀,以吴俊升,鲍贵清为首的广信公司。这五大封建地主的集团,先后以霸占、收买、清丈、并吞“合法”非法的办法,垄断土地将近二十万垧,约占绥滨全面积的五分之二,而以油犁,火犁开荒。民国十四年至十六年间,五大公司的总面积,约一万垧,约占当时全县总耕地面积三分之一,五大公司概况如下表:
五大公司概况表
五大公司的共同特点,除集团垄断经营外,并利用机械垦荒,因此,使原始“开荒地主”相形见绌,而被崩溃。例如:规模最大、开创最早的火犁公司,它有小油犁一架,火犁两架,每日至少垦荒二十五垧,全部种、割、拉、打都用机器,粮食运至哈尔滨,有专用船只;广信公司,与哈尔滨白俄创办的东北农具垦殖公司,订立合同,共同经营, 以十一架火犁,每日开荒九十垧的速度,两年内开荒五千余垧,设立三十多个屯子,开有烧锅、油房、面粉厂,并有运粮船只六艘。这样一来,原始的“开荒地主”就不得不让位了,他们虽拼命“招户”,“开年头”,但终究抵挡不住这种集团力量与机器的速度,他们不得不将“五槎六租”改为“三槎四租”,但仍然不行;五大公司不但垄断土地,而且垄断劳力,垄断租价,粮价,工价,当“开荒地主”要租价每垧五斗时,他只要三斗,“开荒地主”要八斗时,他们只要五斗六斗,因此,荒户佃户象松江的水,流入五大公司,而粮食市场并无例外,为五大公司所左右。“开荒地主”花了九牛二虎的气力剥削的粮食,却被五大公司压价收买去了,结果自然是“包揽大段者,被包揽了大段”。如纪风台在北岗,福兴的数万垧土地,一部分转卖给火犁公司,其余作为向广信银行贷款抵押,全部落入广信公司之手。
“开荒地主”为抵抗这种集团垄断势力,就采取分散经营的方法,过去占有三井五井的开荒地主,将“荒”卖了,变成了一井半井的地主,过去占有三五十方地的地主,变为四五百垧了,例如前面说过的北岗地主于×川,于区童、高德生都是如此,有些地主的土地,因招不来户,劳力缺乏,就撩荒了;这些新地主、新官僚,又利用“清丈”办法,将荒地“清丈”到手。
“清丈”政策,是当时新兴地主官僚,对“开荒地主”提出“审查”霸占,与重新分配土地的一种手段。民国四年,绥滨设立清丈局(当时绥滨划归萝北县管辖),派出十班人马,耗费一年时间,清丈全县土地。把过去“开荒地主”领的红契,一律作废,按清丈时实际占有土地,边方四至,重新起照,白契(荒揽头卖地时出的)一律取消,另行登记,认领起照,到期如不登记者,其地并入官荒,因此,许多原始“开荒地主”,无形中散失了一些土地。当时又规定“另行放荒”办法,与满清时大同小异领荒者须到县里,按地图的地方四至认领,每方荒规定十五元七角五,民国八年十八元二角(二角是军械服装费),民国十五年增至三十六元四角,所有这些规定,不过是限制“穷棒子”领荒而已。
经过这一“清丈”的结果,绥滨地主阶级土地分配,有如下变化:土地占有数 户数 土地占有 备 注 1000垧以上 11% 45% 地主阶级占地总数的比例。 500—1000垧 15% 15% 100—500垧 70% 35% 100垧以下 13% 5%
附注:(1)此表是根据当时参加清丈局工作的黄子龙的估计。
(2)表中指的是民国十年前后的情况。
(3)表中指出三个特点,即11%千垧以上土地占有者,大部即五大公司,其次一百垧至五百垧的最多,而一百垧以下者较少。
五大公司集团之间,相互的竞争与角逐,也很剧烈,尤其表现在黑龙江集团广信、与江浙集团之间,前者的靠山是本地的财政经济势力,又有本地军阀武装支持,他们通过“政府”的形式给其他公司以限制和压力,东井、智远、近思三个小公司且不必说,就是资本雄厚,依靠帝国主义势力作支柱的“火犁”公司,亦不能例外,例如其他各公司的土地,大部分经广信之手购买的而耕作广信土地,完全免征田赋,其他公司则不能享有这一权利比如,盖房子,招户,运送粮食等等,无一不受限制,最苦者要算三个小公司,他们仅各有一架小火犁,其余依赖马力、木犁、拓荒多了,招不来户,少了,不够人工马料开支,因此,近思开办未及三年,亏损八万余元,后来增加资本四万。这种斗争最露骨的表现,要算民国十四年,火犁公司经理巴尔木(美国人),突然被胡子靠天杀死,据说这一事件几乎引起国际纠纷。当时吴大帅(即吴俊升,黑龙江省督军)发兵五万,搜剿“靠天”这个胡子终于被擒,“自杀而死”。不久,火犁公司全部(除机械火犁外),出让给广信,而广信的后台老板,就是吴大帅自己。
当时,绥滨人民受五大公司为首的地主阶级的剥削,更加惨重,农民无地或少地,约有二千余户,其中将近二分之一,佃种五大公司土地,过去“五槎六租”的权利被取消,甚至“三槎四租”也动摇了,代之以“立即缴租”,佃种五大公司洋犁片子地头一年种大豆,最多打粮一石五,要交租三斗,第二年农民自己装垅,须缴全租六斗,至少四斗五;往年新荒户,地主出钱打井盖房子,这时不管了,要自己动手盖房子,只许住,搬走时归“东家”。新招来的小户,无牲口、农具,种子,只好高利借贷,打出的粮食不够还债,三年两年还不清,往年东西贱,粮食贵,当时打出粮食不值钱,又叫广信拿纸票收买去了;往年捐税少些这时候,一位农民回忆说:“活着受罪,死了买棺材要上税!”这些贫苦农民,要逃走,走不了,要活命,活不得,于是一部分就当胡子,扎孤丁,以免“死亡”,当时绥滨北岗集贤一带,遍地是小班胡子,这都是地主阶级“逼迫制造”出来的,然而,他们一面却又用武装来镇压这些濒于死亡的农民。
在如此情况下,绥滨的五大公司,乃至整个地主阶级遭遇一种共同困难,就是“开荒容易,招户难。”种地赶不上开地,开地快,撩地也快。因此,到民国十六,七年,各公司都不得不停止开荒,而努力招户,可是苦难的农民,只要有一线生机,都不来上这个“绞刑架”,一个曾在广信管过事的小地主,叙述当时情景说:招户招不来,招来的又很“懒”,干活不下劲庄稼上不来,又闹胡子,年年赔帐,恰巧又遇民国十八年大水灾,佃户走了一半,公司几乎关门了。”当时农民的生产情绪,已降水点以下,他说:“那时,有些地怕撩荒,认可不打租,叫小户种,小户却都种不了。”这说明农民已被剥削到连维持最低生活都不能了,所谓“今天种地,明天收庄稼,但是今天就要饿死,哪顾得上撩荒不撩荒呢?从何处寻找能被剥削的活人”,这是绥滨地主阶级一贯苦恼的问题。
五大公司旧址考。
1、近思公司
创办于国民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
旧址在现绥滨农场场部的西半部近思屯、公司北方四里有一屯叫万年屯,住佃户10余户,万年屯“北方二里”有一屯叫安乐屯,住佃户10余户;近思公司院内住佃户10余户,公司四周围有土墙,设有炮台。
河北省地主集团朱庆澜为首创办,“近思屯”由公司名称而得。
占地总面积二千余垧,耕种土地八百余垧,分布在绥滨农场的第十二生产队,第十四生产队境内。
2、东井公司
创办于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
旧址在现绥滨农场第八生产队第七生产队附近。公司西三里有一屯叫“西岗”,住佃户二十户,西岗北四里有一屯叫“北岗”,住佃户十五户,公司东北四里有一屯叫“三撮房”,住佃户五户,公司院内住佃户二十余户,公司四周有土墙,设有炮台。
陈陶遗为首的江苏财阀官僚创办。
占地总面积三千余垧。
3、智远公司
创办于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
旧址在绥滨农场第二十二生产队附近。公司东北六里设有一“朝鲜屯”住佃户十余户,(高丽营),地址在现第九生产队(智远屯)。
周大容为首的浙江地主官僚创办。
占地总面积一千六百垧,耕种面积三百五十垧,分布在现绥滨农场第二十二生产队、第九生产队境内。
4、广信公司
创办于民国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
旧址在现绥滨农场第二十三生产队境内。
公司下设二十余个堡子有:(1)广仁堡8—9户,(2)广义堡15户,(3)广礼堡20户,(4)广志堡6—7户,(5)广信堡17户,(6)广忠堡30余户,(7)广诚堡2户,(8)广慎堡20户,(9)广敏堡20余户, (10)广慧堡20—30户,(11)广百堡20—30户,(12)广良堡20—30户,(13)广才堡4—5户,(14)广俊堡20—30户,(15)广英堡10余户,(16)广秀堡5—6户。每个堡子建房十二座,每座五间,有围墙、大门。
黑龙江省的新军阀官僚吴俊升、鲍贵卿为首创办。
占地总面积四万五千垧,耕地面积五千余垧,分布在北至绥滨农场第二十三生产队、第二十五生产队、第二十六生产队,南至绥滨五道岗(永安屯)。
5、火犁公司
创办于民国元年(公元一九一一年)。
旧址在绥滨农场第二十六生产队东南八里绥滨县北岗公社火犁大队。佃户一百五十余户。
江浙财阀以郑永昌(太古轮船公司经理)为首,与美国人巴尔木合资创办。
占地总面积五万七千余垧,耕种面积三千五百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