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环保

第六节 环保



                 第六节 环  保
  环境保护工作通过10年的努力,已经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10年农场党政班子已经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尤其是近几年,农场每年都与分局签订《场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并且实行一票否决。
  2000年以来农场大力实施生态农业、优质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水稻,创造绿色品牌,积极推广新农艺、新技术、新机具。同时加强对生态农业的综合治理措施,加大科技含量,依据科技实现降本增效,实现生态农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利用地缘优势,改善农业生态条件。1996~2000年投入 1 620万元进行老龙坑和蜿蜒河两个区域的开发建设,通过十几年的建设,实现了水利工程配套成龙,农田林网化,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农田保护防止沙化、退化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农场共有农田37 000公顷,受保护农田面积30 185公顷,占农田总面积的 90%。在加强农田的综合保护措施中,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率64.9%。合理使用化肥比例100%,秸梗综合利用率88.5%。推行生态农业,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节水灌溉,制定灌溉定额用水每亩 600立方米,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1995年前,工业污染达标率 30%,到2000年全部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实现了达标排放,农场获得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称号。农场通过限制生产、集中供热、安装新设备采取防护装置等办法,使农场辖区的工业、精米厂、乳品厂、面粉加工厂等废水排放全部达标,固体废物处理率100% (农场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有两种:一是精米厂二次利用,二是锅炉供热产生的煤碴全部送砖厂用作制砖原料)。
  自1996年以来,农场加大了场部和生产队的环境建设,植树、种草养花、营造公共绿地、修白色路面、加强住房建设,使得城镇和村队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2002年农场通过国家验收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场”称号。农场场长张万山、党委书记陈明友均获得“环境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